网络编码在中继协作通信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86745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无线通信系统将是频带资源和功率受限的系统,因而研究热点就是如何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来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其中多天线技术和中继技术是两种有效的解决方案。传统的中继技术主要用来转发用户的信息,降低了资源利用率,成为网络通信的主要传输瓶颈。提高中继节点对多用户信息的转发能力,可以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而网络编码技术允许中继节点对接收到的不同路径的信息进行编码转发,同时保证接收节点正确求解原始信息,使得网络的吞吐量、稳健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都得到提升。虽然近年来已有大量关于网络编码的理论和实现的研究成果,但是其中相对较成熟的多是关于网络编码在有线网络中的应用,而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还有许多问题未成定论。无线网络编码由于可以解决多跳无线网络的中继传输瓶颈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将网络编码技术应用于中继协作网络,以此来进一步地提高网络性能,包括:1)从传统的中继协作机制出发,对放大转发模式,译码转发模式和编码协作模式这三种常用的协作方案作了分析和仿真;阐述了网络编码的基本原理;进一步研究网络编码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以及在中继网络中的几种应用方案。2)为了克服在实际无线信道环境中实施物理层网络编码遇到的问题:频率选择性衰落和时间误差,设计了物理层网络编码在正交频分复用(OFDM)体系下的混合信号传输方案,方案利用OFDM系统能够对抗多径干扰和时域误差的特性,通过在节点添加/去掉一个大于信道脉冲响应时间的保护间隔(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从而可以在信号、信道条件非理想的情况下实施物理层网络编码。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慢衰落信道下,相比单收OFDM系统,采用物理层网络编码的两跳多中继传输方案的译码性能没有退化且具有更好的分集性能。3)通过比较传统的直接网络编码以及网络编码与信道译码的联合设计方案,提出一种速率自适应的软网络编码传输方案。该方案利用软信息的合并,实现端对端的信道编译码,一方面相比于传统的网络编码方案,该方案的中继节点不需要信道译码和重新编码,大大减少了中继节点的计算复杂度和功率消耗;另一方面,根据节点之间的信道信噪比估值,信源节点自适应调整物理层发送速率响应信道变化,进一步提升系统吞吐性能。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速率自适应的软网络编码方案大大降低中继节点的计算复杂度和功耗,所能达到的信息速率优于固定速率下的网络编码策略,能够适合不同的传输质量需求,在保持较低的误比特性能的同时,尽可能提高信道容量,从而使性能得到优化。
其他文献
混沌调制技术DCSK(Differential Chaos Shift Keying,差分混沌键控)作为一种集调制与扩频于一身的通信技术,在多径衰落信道下表现出良好的鲁棒性和优异的BEP(Bit Error probabili
视频压缩信息的可变性使编码输出码率也随之可变,由于不同环境下存在着不同信道带宽、传输机制、传输延时等限制,所以视频压缩码率必须适应传输要求,将码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
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在不对主用户信号造成干扰的前提下,以机会式(伺机)的方式接入并且使用主用户授权频段,最终提高频谱的利用率。所以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频谱
近年来,得益于用户终端处理速度的飞速提升,对于大像素图像的处理速度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使得基于视觉的室内定位方法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相比于传统室内定位方法,该方法不仅部
由于卫星通信具有通信距离远、覆盖范围广、传输时延短等特点,研究卫星通信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由多颗卫星、地面站、低空飞行器等节点组成的分布式星群网络成为了卫
视频运动目标的检测与跟踪,旨在检测出视频序列中的运动目标,并沿时间轴跟踪运动目标的行进路线。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智能监控、视频检索、模式识别等相关领域,同时也由于其
在高速飞行体的落点定位中,由于采用人工排查的方法费时费力,且在飞行试验阶段,由于种种原因经常会引起飞行异常、偏离预定飞行轨迹或造成中途掉落,如果在高速、高旋、高过载
近年来,通信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各种网络应用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现有网络的带宽负荷越来越大,网络技术发展遇到了严重的瓶颈。而随着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
近年来现代电子技术在汽车上大量应用,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式汽车已逐渐被现代电子化的汽车所取代。当前,汽车电子电器产品约占汽车总成本的30%,甚至更多,而且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发展。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由大量分布的不同规格和功能的具有感知、计算和通信能力的微型传感器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的一个小范围的无线网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