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空间融合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1984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颁布,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自筹资金到集镇落户,壁垒森严的城门终于向农民开启,城乡关系问题拉开了新的序幕。在此之前的35年,是“先城后乡,以城带乡”,强调城市中心作用和发展的历史,结果造成了城乡空间的严重对立,带来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在此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随着这一战略的转变,即允许乡村有限度的自我发展,城乡关系开始逐渐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极大地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同时,使乡村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随着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小城镇的发展壮大,在东部一些发达地区,已开始形成了城乡关系的互动和融合。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在城乡夹缝中寻求自身的发展;乡镇企业过分分散,效益低下;小城镇的建设无序等。近年来,学术界在这方面已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大量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在总结和借鉴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城乡空间融合道路的选择提出了创造性的探讨,试图为以后的城乡发展道路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和思路。 本文在行文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中国城乡的现状分析。从中国城乡空间的历史发展阶段,把城乡关系划分为城乡空间共生,城乡空间分离,城乡空间对立,城乡空间平等,城乡空间融合五个发展阶段,且遵循从低到高的发展顺序。并指出中国现阶段城乡空间关系处于城乡空间对立向城乡空间平等过渡这一阶段,同时分七点论述了现在中国城乡空间对立的 。一/。53\一( 工。、、;一 特征。第三部分,城乡空间对立的形成原因。由于历史原因的沉淀,会给我国 以后的城乡空间发展带来一些障碍,因此通过本文具体剖析城乡空间对立形成 的深层次肌理,即要素的不平等流动及中国所固有的强大,内生的二元经济社 会结构。通过原因的分析,可以使我们在以后的城乡发展道路上高瞻远瞩。第 四部分,促进我国城乡空间融合发展的道路探索。首先针对中国目前制度上的 障碍,提出改革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使要素的流动顺畅,强大的二元结构得 以松动。同时,对构建城乡空间融合的对策做出了探讨。提出反哺农业——加 强对农业的保护,并借鉴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式重点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 业自身产业就地消化和吸收;乡镇工业化发展是加强城乡空间融合的主要力 量:加强小城镇发展是实现城乡空间融合的主要手段。第五部分,结语。
其他文献
本文借鉴了90年代以来国际企业战略管理和市场竞争与营销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之最新成果,以及世界著名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和成功经验,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组成要素和战略模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文章还进一步探索了采用不同竞争战略的企业在塑造核心竞争力时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风险。一、选题背景随着当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企业市
型钢混凝土结构具有优良的抗震性、 耐火性,其强度高,稳定性、 耐久性好,近年来在我国蓬勃发展.本文就型钢混凝土结构动力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做出总结.主要针对抗震、 抗火、
1.党的委员会(设立常务委员会的应召开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确定下届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组成的原则;2.党的委员会(或常务委员会)组织所属党组织酝酿推荐,根据多数党组织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期刊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经济建设资金需求,但是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尤其是县级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加之我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的制约,县
该文将企业竞争划分为单赢、双赢和群赢三种由低到高的形态.单赢竞争的根源在于 竞争者之间利益的冲突,双方通过攻防的争斗,非输即赢,好比"争抢一块蛋糕",是竞争的最基本、最
豪华型(7920元) K7雷鸟1GHz CPU 1180元 40G迈拓金钻7200转硬盘 1180元(带2M缓存,有精美的包装盒) 飞利浦107E彩显 1750元(新型短颈显像管) 384M内存600元(三条128M,目前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