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退出产能五亿吨左右、减量重组五亿吨左右。国务院提出建设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经过三十多年的投资发展,煤炭行业在山西省已经辐射到各个领域,形成独具特色的庞大产业集群。除了基本的挖掘和销售企业,煤化工、火电、液化气、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以煤炭为原料的下游行业企业在山西省遍布,共同组成支撑省内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山西省内林立着多个由煤炭企业创办的学校、医院、商场以及居民区等公共设施,煤炭行业对山西省的影响渗透到各个方面。对于山西省来说,经济发展状况实际取决于煤炭行业的发展状况。近年来在进口煤和新能源的冲击以及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下,煤炭行业在全国范围内生产过剩,发展进入疲软期,山西省经济正面临着灾难性的下滑。为了缓解过剩压力,山西省屡次出台产业调整政策,试图解救煤炭行业脱离困境,然而产业结构政策实施效果并不理想。煤炭价格一再触底,5500大卡的动力煤吨煤价格从2011年的860元降到了2016年初的370元,每吨煤下降了490元/吨,按照山西全省煤炭年产量10亿吨来计算,山西的煤炭收入在五年间就这样消失了4900亿元。2015年上半年,除太原和大同外,山西省有9个地市的经济已经呈现出负增长趋势。山西省急需重新制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来摆脱当前的经济困境。本文通过梳理山西省历次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分析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提出了新的产业转型发展措施。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从煤炭产量、省内总产值以及固定资产投资三方面对历次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产业调整政策只是纵向提高了煤炭行业内部的高级化,对山西省内横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没有产生作用。其次,本文在上述结果基础上,进一步认定,之前的产业结构政策没有起到整体优化作用是因为山西省转型指导思想太过“唯煤”导致的。山西省在不同时期针对山西省经济发展状况先后提出了“三个基本不变”、“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两个发展原则。“三个基本不变”原则是指“煤炭作为中国的主体能源不变,山西省作为重要的能源供给基地不变,煤炭行业作为山西省的主导产业不变”。文中着重对这两个原则的提出背景跟当下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山西省采取这两个发展原则的弊端进行了论述,总结出这两种“唯煤”思想已经不适合继续延用。再次,提出山西省产业结构转型首先要转变思想,不能再围着煤炭转圈。并尝试将增量调整和存量调整方法共同运用到山西省产业结构转型中。增量调整主要是从煤炭行业外部取得资本支持,提高省内潜力行业比重,来优化产业结构。存量调整针对的是煤炭行业现有资源,提高固定资产的运营效益,从供给侧化解过剩产能。将两种调整方法共同运用到产业结构调整中,有利于缩短转型产生的阵痛。最后,指出本文不足及有待研究的问题。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山西省产业结构转型提供政策建议,达到振兴山西省经济,省内多产业共同繁荣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