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速度持续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乡村人口大量向城镇区域集中。这样迅速膨胀起来的城市不可避免地存在区域人口数量激增、建设用地紧缺、基础设施不足、道路交通拥堵、生态环境恶化等不良现状,人们开始考虑向城市空间的另一个层面——地下空间寻求解决土地稀缺现状的改善方法。目前,我国对于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已经获得了一些实践及研究成果,但因起步较晚,对于地下空间的还欠缺统一的规划作为指导。前海片区作为深圳市重要的新建城市片区,其对城市空间的品质需求很高。针对其作为城市新建填海片区、单元式区域划分、轨道交通选线复杂等特殊开发背景,本文将一体化设计的概念引入前海片区三、四地下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中,通过对影响地下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相关条件进行分析,提出建设立体化、综合化、人性化的地下公共空间的设计目标。根据三、四单元需要快速建设、配置复合功能、组织高效交通、打造集约空间、体现特色文化的建设要求,提出选址布局合理、功能组织协调、细节设计完善的总体空间规划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针对特定条件分析相关案例,提出相应空间的规划设计策略。文章的核心部分主要论述地下公共空间的三个主要设计要素:交通组织、功能布局及环境设计。其中,地下公共空间的交通组织包括三个层次:水平交通的连续性、垂直交通的联系性及上下交通的转换性,通过分析三、四单元的片区道路、交通枢纽、步行系统等相关设计条件,总结其影响因素得出地下公共空间交通组织的立体化设计策略;通过解析地下公共空间的功能的广义内涵包括商业休闲、停车交通、其他辅助功能等,明确功能布局要做到以交通功能为基础、商业功能为主体、其他功能为辅助的设计原则,引入格式塔心理学的相似及相近性原理,结合文化街道、城市综合体、街坊式开发等影响功能布局的相关条件,最终类比分析出地下各功能空间的综合化设计策略;通过对地下公共空间的主体要素及空间要素的解读,明确环境设计需要满足使用者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及审美需求三个方面,并对三、四单元地下空间环境影响开敞空间、景观公园及需要滨水文化等条件分析,得出地下公共空间环境的人性化设计策略。最终将研究的结果运用于前海三、四单元的规划设计实践当中,以此实现前海三、四单元片区一体化的地下公共空间的营造,完善前海片区整体公共空间形态,同时为深圳的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指导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