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经济两极分化逐渐扩大,尤其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出现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在进入经济新常态后,我国对农村发展开始重点关注,为了加快缩小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均等化收入,政府不断出台新的支农惠农政策,以此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要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必须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从而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二三产业的发展也不能停滞,应结合实际情况,找准平衡点发力,很明显,无论工业还是农业,只有生产力的发展才能始终推动经济的发展。实现土地机械化操作和加快转移农村多余劳动力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进一步解放农业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并且我国的国情也决定了只有实现土地机械化操作和加快转移农村多余劳动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问题。因此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最大限度地使农村劳动力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相协调,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措施。但是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对劳动力需求量增加,并且土地机械化的发展也迫使农村劳动力转移,这必然会提高农业生产率。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假设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过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较慢,就会出现农村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现象,反之则供大于求,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必须寻找城镇化和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平衡点。基于此理论上的平衡点各行各业的协调发展是避开不协调因素造成的破坏经济良性发展的最优点。本研究结合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人口流动模型,以农村劳动力转移量作为土地人均产值的影响因子来测算农村劳动力转移量,再以达到城乡均等化收入来衡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大小,最后通过二者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湖北省土地规模经营所需劳动力以及目前需要转移农村劳动力数量,再结合实际走访观察和数据资料分析探索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以此为湖北省政府及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