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构建“中西医结合特色养老护理”模式。2.探索“中西医结合养老护理模式”在老年院运用的具体原则、方法与步骤。3.分析论证“中西医结合养老护理模式”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生存质量、生活满意度及生化因子的影响。4.探索适合老年护理学的最佳教学和实践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老年护理学科发展。[研究方法]1.回顾性研究:借助文献检索和张先庚教授5年中西医结合养老护理的研究成果,在以往“中西医结合养老护理”方案设计、应用取得较好效果的前期基础上,根据我国养老国情和老年院老人生理病理特点,制定出“中西医结合养老护理”模式。2.随机对照实验性研究:选取成都市高新西区晚霞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和成都温江区康馨苑老年公寓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老年院实施中西医结合特色养老护理模式,即从运动养生、饮食护理、情志调护、用药指导、中医保健技术、健康教育等六个方面对老人进行全方位、高品质的中西医结合特色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为保证课题实施质量及提高护生老年护理实践能力,特从护理学院挑选80名大三护理本科专业学生,在进行相关的中西医结合养老护理知识、技能和科研方法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分组进入老年院实施课题。12个月后,收集各类量表和各项生化检查等信息和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两组老人健康状况、生存质量、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检查等类目进行分析评价并得出结论。护生采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进行自身前后对照比较。[研究结果]1.构建文本:通过文献检索中西医结合护理理论的应用概况,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参考预实验结果,针对性制定出“中西医结合养老护理”实施文本。2.基线资料: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入组时一般资料、生活方式、健康状况、患病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护理干预前MOS SF-36、QOL-BREF、血压、生化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健康状况(MOS SF-36)评分:护理干预后实验组SF-36量表总分及GH、PF、 RP、RE、BP、VT、MH七个维度分值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其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生存质量(QOL-BREF)评分:护理干预后除环境领域,实验组老人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健康总评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前后总分及各维度分值无明显改变(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血压及生化因子:干预后两组研究对象血压、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差异显著(P<0.05),高密度脂蛋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生活满意度评分:除环境维度外,护生参加实践活动后生活满意度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实践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中西医结合养老护理”模式对老年院老人的健康状况有明显改善作用,实验组生理、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疼痛、社会功能分数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高,即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其疗效优于对照组。2.“中西医结合养老护理”模式对老年院老人生存质量有明显改善作用,实验组生理、心理、社会领域的分值较对照组高,提示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3.“中西医结合养老护理”模式的应用,对老年院老人血压、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有降低的作用;而高密度脂蛋白有升高趋势,差异明显。提示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疾病有较好的调整作用。4.“中西医结合养老护理”模式在老年院的实践应用,使护生生活满意度有明显提高,其学业、生活、家庭、友谊、学校、自由等维度分值均高于实践应用之前,说明该模式对护生、老年护理学科及护理教育发展有着积极影响。5.“中西医结合养老护理”模式的实施规范了我国老年院中西医结合护理的行为,针对性地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从而优化我国养老护理资源的配置,促进我国卫生保健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