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关于辩证法、逻辑学和认识论同一性的思考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nl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的认识发展史上,西方辩证法经历了古希腊朴素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到黑格尔近代辩证法三个阶段。在西方古代哲学中,辩证法、认识论的研究还是直观的和模糊的,并且从属于本体论的研究;到了近代,认识论问题的研究才回到中心地位,但是经验论和唯理论各执感性和理性的一端为出发点,不能把辩证法贯彻于认识论之中;康德试图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但只是用折衷的办法把二者的观点糅合在一起,并没有真正克服它们的缺点。  黑格尔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对抽象理性的批判,实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合流”,并开启了超越形而上学的辩证法的哲学道路。黑格尔较好地把辩证法和认识论结合在一起,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相一致的思想。并且,在黑格尔的认识论中处处体现出辩证思维。黑格尔说:“哲学的目的即在于用思维和概念去把握真理,并不是去发现没有东西可以被认识,也不是去发现我们不能认识真正的真理,而只能认识短暂的、有限的真理(这就是说一种真理同时又是不真的真理)”①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不全面和不彻底的。他只承认“绝对理念”的发展,否认自然界万事万物本身的辩证发展;认为“绝对理念”在自身中已达到了自我认识,从而就最终停止发展了。所以,黑格尔并没有真正科学地解决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相一致的问题。直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现,这一问题才真正得到科学的解决。  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并扬弃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唯心主义成分,用唯物主义改造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创立了最完备、最彻底的唯物辩证法。进而,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既是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人的主观世界的发展规律,是人的认识和思维的发展规律。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本质上的一致性,从根本上规定了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一致性。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列宁着重继承了《资本论》科学体系中的思想,提出了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相统一的光辉思想。列宁指出:“辩证法,按照马克思的理解,同样也根据黑格尔的看法,其本身包括现在称之为认识论的内容”。①“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②同时,列宁又进一步阐述了辩证法、逻辑学和认识论一致的原理,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辩证法、逻辑学和认识论的同一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中心问题。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们对辩证思维的研究所做的工作是不够的。笔者以为,欲重振辩证思维的研究,哲学工作者们必须坚信辩证思维方法在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大力宣传辩证思维方法,让广大的人民群众认识到它是人类这一主体通向客体、把握客体的中介、纽带、桥梁。这些方法就象一扇扇的窗户,打开了人们思维的空间,使人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从而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现在强调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也从一个重要方面昭告我们,坚持辩证思维的方法何等重要。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随着人类活动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活动对自身生存环境的破坏程度也日益剧烈。环境问题已波及到包括贸易领域在内的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由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应运而生
通过对PW-Ⅰ煤粉燃烧器的原理特点分析和锅炉喷燃系统的改造,论证了推广该燃烧技术的科学性和燃烧的可靠性、经济性。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inciple and characte
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TF)是致敏白细胞的一种可透析提出物,它能将皮肤试验阳性者(供者)的细胞免疫性,转移给皮试阴性者(受者),使受者具有供者的细胞免疫能力,建立细胞
本文以资本主义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马克思与波兰尼的不同的理论范式出发,对资本主义的病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的研究方式,试图对两个人不同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慢粒),发病统计约占全部白血病的15%。多发生在20~50岁。尽管现代疗法在短期内显效颇高,但生存期尚不及急淋儿童长,故慢粒的预后并不理想。现代治疗的
随着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其充电负荷的时空分布随机特性给电力系统安全与经济运行带来了挑战。在此背景下,提出一种计及电动出租车行为时空随
期刊
本文研究休闲的解脱性、独立性、自由性及创造性对于科学发现的影响和作用。关于科学发现,人们从逻辑方面研究得较多,认为科学发现在科学探索的总进程中是必然的,符合规律的,理性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新课程以让学生探究动手操作、体验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去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展现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As 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