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木结构卯榫节点减震性能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an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结构仿生学这一全新的角度观察中国古建木构这种特殊的框架结构的结构特性,从卯榫节点连接这一着眼点分析了中国古建筑的抗震机理.认为在概念设计、构造、耗能减震等方面,其与现代工程抗震原理是相通的,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从现代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的发展趋势看,这种减震理论属于"延性抗震结构体系"的抗震思想,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第一部分,首先对中国古建木构的发展史及结构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二部分主要从整个结构体系的角度,整理总结木构体系的抗震理论,包括木构梁架、柱架的水平地震反应分析,构架竖向构件的力学性能分析,并建立简要的力学模型进行说明.针对古建木构所特有的结构构件及其构架的抗震现象,亦做了相应分析介绍,如木构架卯榫连接的抗震机理、斗拱的作用,以及木构柱架的高位不倒翁现象、柱脚滑移与限位机制等.此部分的工作是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将古建木构体系的抗震理论系统化,给读者以更完整直观的表述.第三部分则是针对古建木构卯榫节点连接的具体研究,此部分的工作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亦是整个课题前期工作的核心部分,在文中做了最为详细的解说.文中从相对微观的全新角度,着眼于卯榫节点摩擦减震的细节,对此节点进行建模分析.应用有限元方法,将新型的变刚度单元加入空间杆单元中建立卯榫节点的力学模型,并进行编程计算.从而得出了变刚度单元系数与杆端内力的关系曲线,根据此系数的取值范围,分析出卯榫节点摩擦减震的工作过程和详细机理,为整个课题的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由前面几部分工作所得理论成果引发的三个问题的讨论、以及本课题的前景展望.古建保护、结构仿生、摩擦减震,这三个问题是目前建筑学和结构学界普遍关心的前沿课题.本文通过古建木构抗震理论的分析结果,针对古建保护与维修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从建筑学的角度对结构仿生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想法;应用ANSYS软件对卯榫节点的摩擦工作状态进行模拟分析,并对摩擦减震在现代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提出设想.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秦皇岛港某码头的扩建和工程区的疏浚问题,采用沿深度积分的浅水环流方程,建立了该区域的潮流和泥沙数值模型。为验证本文模型的适用性,首先对潮流场的数值模拟结果
搅拌器桨叶的水动力性能以及与搅拌槽的位置关系直接影响到搅拌的混合效果。随着轴流式搅拌器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该型式搅拌器的流动特性和搅拌效果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出一种运用无损检测技术对热损伤飞机进行热损伤范围、程度检测的新方法。为此,首次提出了以电导率作为检测参数,来对热损伤飞机进行涡流检测,并在对涡流检测信
本文综合阐述了大坝安全监测中模型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结合具体工程对现有的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具体内容如下: 1)论述了大坝安全监测的目的和意义,阐述了国内
大坝的破坏常常是由量变到质变,这一过程靠人的直觉是很难发现的,为了对大坝在运行过程中的实际工作性态作出科学评价,必须依据实测资料对大坝进行正反分析,以便及时采用正确
本文在分析大坝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坝的两端拱、墙垛原结构设计的分析,提出多种加固方案,对方案进行技术与经济比较,最后采用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对大坝坝面、垛内局部
  现行边坡稳定计算方法,不考虑或很少考虑边坡中的不确定因素,大多只是给出一个安全系数作为是否安全的评判标准。然而理论与实践均证明,影响边坡工程稳定性的诸多因素常
会议
自升式平台是海洋移动平台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应用范围广,操作过程复杂。自升式平台的总体性能与整个平台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旨在通过自
  非贯通裂缝的分布、尺寸及力学特性控制岩体变形规模、形态、破坏过程。本文以概化的共面非贯通裂缝为对象,从断裂—剪切渐近破坏分析出发,通过剪切裂纹开裂条件确定临界荷
本文以广西南宁城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评价法与GIS空间分析功能相结合,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三个方面出发,选取年降水量、地形位指数、水系影响因子、年暴雨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