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应力对抗冻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8x8x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混凝土结构在冻融环境下的工作机理与计算模式”(项目批准号:50278025)的重要子课题之一。  本文基于国内外对抗冻混凝土性能的研究,考虑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受到冻融循环和正向应力双重作用,在前期有应力状态对混凝土抗冻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基础上,就初始应力对混凝土的抗冻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深入试验研究。  首先用自制的加载装置将试件加载到设定的应力水平,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并每冻融循环50次后测量冻融参数的变化,得出了有应力状态下混凝土抗冻融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应力水平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然后在经历设定冻融循环次数后,对试件进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得到相应的应力-应变全曲线,分析应力水平和冻融循化次数这两个影响因子分别对抗冻混凝土力学能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得出抗冻混凝土在经历冻融循环后随着应力水平的变化其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相对动弹模损失率和峰值应变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以下进一步的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有关的规程规范,以及我国目前已建外掺MgO混凝土不分横缝快速筑拱坝工程的经验,较系统地提出了MgO设计掺量方案的确定原则和方法。MgO设计掺量方案的确定,必须满足MgO混
基于结构动力特性改变的损伤识别方法是结构健康监测的核心内容,而传感器系统是结构损伤监测的关键之一。本文针对基于结构动力特性改变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了传感器的优化布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加工工业对于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使用超精密仪器进行测量和控制时,设备所处的环境会对精度造成影响。微振动已经成为了影响设备正常工作的
数字摄影是保存建筑视图的重要方法,但是数字像片得到的并非建筑设计中广泛应用的CAD文档和正射投影图。本文探讨了以数字摄影方式获取手工图纸影像,通过映射和数据格式转换得
我国沿海地区广泛应用桩筏基础作为建立在软土地基上的多层和小高层建筑物的基础。由于沿海地区的软土层较厚,基桩往往未穿透整个软弱土层,桩端下存在较厚的饱和软土层。这种
本文旨在在前人所作的绿色大学评价标准基础上,经过对已有指标的细化、补充和完善,运用经济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探索出一套完整的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为绿色大学的创建
地下空间技术是二十一世纪岩体工程发展的新趋势,而岩土体初始地应力是地下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因此对区域初始地应力值的确定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锦屏水
重大工程结构的使用期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环境侵蚀、材料老化和荷载的长期效应、疲劳效应与突变效应等灾害因素的耦合作用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结构和系统的损伤积累和抗力衰
本文针对计算复合土钉支护整体稳定性的方法中几个问题提出几点看法。首先,本文根据多个失效的工程实例,总结出计算复合土钉支护整体稳定系数的“双圆弧条分法”。该方法与
本课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混凝土结构在冻融环境下的工作机理与计算模式(项目批准号:50278025)的重要子课题之一。  本文在接着前面研究人员对抗冻混凝土粘结锚固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