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下“底层文学”讨论的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hao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底层文学”及其讨论是当今文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当下对“底层文学”的讨论。首先分析和梳理了自从“底层文学”出现至今的讨论,讨论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什么是底层与“底层文学”、表述与被表述的关系,后者又包括了为什么要表述“底层”、如何表述“底层”以及由其带来的“底层文学”与现实主义问题。这些讨论体现了新时期知识分子与“底层文学”的关系,而知识分子提出“底层”这一概念,有三个不同的立场,道德立场、历史使命感以及身份认同立场。但是,这场讨论也存在其局限性,主要是研究对象的模糊性以及在社会学和文学之间的摇摆。最后是对“底层文学”的讨论未来的走向,告别虚无,走向真实;告别精英意识,走向大众化。
其他文献
针对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记叙句实际运用水平,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马正平先生基于其建构的非构思、生长论写作学理论体系,提出进行语句生成的写作学原理、规律研究,为有效提高人
学位
从上世纪90年代直至今日,新移民文学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成为中国文学界的一大景观,这其中出现了众多颇具文学研究价值的作家和作品。鲁鸣是新移民文学作家群中重要的一位,其
张爱玲研究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潮,也正是因为这样,张学研究看似无缝可入,但事实上,张爱玲作品被奉为经典不是信口开河的恭维,其中却是存在未被开垦的土壤,尤其在她“怨女”们的背后
迟子建是东北文学一名代表性作家。在中国文坛上,迟子建强烈的个性色彩,突出的民族风格叙事,始终坚守的民间立场等,彰显了其独特的审美情怀。文章由细读迟子建小说文本获得的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