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低氧预处理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放射性损伤涎腺的功能。方法:(1)应用机械法和酶消化法从人羊膜组织中分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细胞成脂和成骨诱导分化以及细胞免疫表型鉴定,对干细胞特性进行鉴定。将细胞进行低氧及常氧预处理48h,以备动物实验使用,以上实验步骤由同课题组代敏同学完成;(2)雌性小鼠18只,一次性使用15Gy的电子线局部照射头颈部制作涎腺损伤模型和6只正常小鼠,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照射+PBS组(IR+PBS)、照射+常氧处理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组[IR+Nor-hAMSCs(IR+Nor)]、照射+低氧预处理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组[IR+HP-hAMSCs(IR+HP)];(3)将注射细胞浓度调整为1×10~6/ml,注射剂量为20ml,于小鼠下颌下腺原位移植,细胞治疗后2月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4)检查指标:测定各组小鼠体重、唾液流量率及滞后时间后,处死小鼠取下颌下腺称重,行HE染色、TUNEL组织凋亡检测、α-Amy免疫组化检测,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小鼠体重在单纯放射损伤后下降,后缓慢恢复至放射损伤前水平。放射损伤后1周小鼠唾液流量明显下降,为正常流量的42.9%,放射损伤后2月测量小鼠唾液流量为正常小鼠的31.6%,下颌下腺组织HE染色显示:小鼠下颌下腺体内腺泡细胞大量消失,组织结构紊乱,见团块状炎性细胞浸润,间质内散在纤维化;(2)细胞治疗后2月,IR+HP组和IR+Nor组唾液流量、腺体重量较IR+PBS组明显改善,但少于空白对照组(P<0.05),IR+HP组较IR+Nor组有少量增加(P<0.05);IR+PBS组滞后时间长于空白对照组(P<0.05),IR+Nor组和IR+HP组两组间滞后时间大致相同,但仍长于空白对照组,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细胞治疗后2月HE染色:IR+PBS组中腺泡细胞数量大量减少,剩余腺泡细胞呈现空泡性变,结构改变巨大,见团块状炎性细胞浸润,间质出现纤维样改变。IR+Nor组较IR+PBS组,腺泡细胞数量增多,浆液性腺泡轻度水肿,见少量散在炎性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减轻。IR+HP组较IR+PBS组,腺泡细胞数量显著增加,细胞结构接近正常细胞;(4)细胞治疗后2月细胞凋亡率:IR+PBS组高于IR+HP组及IR+Nor组(P<0.05),IR+HP组低于IR+Nor组(P<0.05);(5)免疫组化染色:α-Amy在各组间均有表达,IR+HP组及IR+Nor组较IR+PBS组表达增加(P<0.05),IR+HP组较IR+Nor组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低氧预处理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较常氧培养方式能更加有效修复放射损伤涎腺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