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一个真正的技术时代,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了更加明显的基础性和带动性作用。知识和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含量和专业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教育部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教育硕士作为教育专业学位的研究生,要面向中小学的实际教学工作。为此,他们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管理等理论基础,并且要适应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驾驭教学实际的能力,能够承担教学和管理工作。作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实际能力很重要。为此,必须强化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教育实践环节。课堂教学行为优化是教育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理论指导形成的实践行为,是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可见,全日制教育硕士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化是教学实际能力提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专业教师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和国际教师能力标准为依据,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人类学中的“功能主义理论”、“文化理论”,心理学中的“行为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中的教育观念等为理论指导,采用比较研究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诠释全日制教育硕士的特点,从研究主体角度解决全日制教育硕士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的重要性突出研究创新点;揭示课堂教学行为的涵义、分类,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深入剖析,解释课堂教学行问题;分析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研究的理论基础和调查研究的依据;从实践角度出发,全日制教育硕士课堂教学行为的调查分析;针对调查现状和问题,提出全日制教育硕士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目前,国内外有关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已经取得很多成就,有很多研究已经涉及到师范生和新入职教师,但对于全日制教育硕士课堂教学行为研究还比较少。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在现有国内外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全日制教育硕士——“准专业教师”应用型、理论型、研究型的特点以及发展现状,通过调查分析全日制教育硕士的课堂教学行为,提出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实习管理松懈,指导不足;观念与行为、理论与实践脱节;对课堂教学行为认识的片面;呈示行为科学性、规范性差;对话行为流于形式,质量不高;指导行为缺乏针对性;辅助教学行为运用不足,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全日制教育硕士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本研究对优化全日制教育硕士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育实习的效果,激发实习者潜力,实现发展和创新,以及对以后进行教学实践反思和调节教学活动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本研究也可为学校和各类培养、培训师资的机构提供借鉴,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意义深远。全日制教育硕士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可以为他们个体的专业发展提供更为直接和真实的帮助,同时也可以为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开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