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媒体涉台新闻的变迁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两岸政治、经贸、文化以及民间各项交流交往势头强劲,国务院台湾办公室在新闻发布会上数次提及,两岸止处于经济互惠向政治协商过渡的关键时期,这其中,两岸相互之间的新闻报道和新闻交流,不仅记录下了两岸从动荡不安到和平发展各个节点,也成为交流关系中受到影响最多的部分之一。但随着两岸交流的密切,大陆民众了解台湾的渠道已经丰富起来,包括网络、台湾报纸、卫星电视等等,新闻报道作为纯粹的统战宣传工具已经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除了了解两岸政策之外,观众更希望第一时间获得台湾资讯以及新闻背后的故事。因此,本文将选取媒介社会学理论的视角,以东方卫视周播涉台新闻节目《双城记》为研究对象,研究两岸发展过程中,涉台新闻节目的演变过程。尤其是把重心放在2009-2011年,此时期正是涉台新闻报道回归新闻本质的关键时期。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首先介绍两岸关系背景和上海对台交流情况,尤其以涉台电视新闻类节目的演变,为重点介绍的对象;其次是有关《双城记》的内部环境和政策导向,由此解读两岸政策与新闻生产之间的关系。其中涉及到的信息包括有上海广播电视台的定位,各级台办对于涉台新闻类节目施加的影响,台湾政局变化对于涉台新闻类节目带来的冲击,涉台新闻类节目材料的索取和供给过程等;再次是通过东方卫视《双城记》,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与阐释,此部分的内容主要截取了《双城记》的部分个案,根据其不同时期的不同体裁,从历史、政治、文化多个角度对选题的选择,来分析政治口径和观赏性之间如何平衡、节目形态的确认等方面。接下来是具体节目的介绍,由此了然地方媒体涉台新闻类节目,目前面对的困惑与瓶颈;然后是以《双城记》为代表,所进行的实务调查,对受众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最后,综合上述的五点内容,得出本文有关地方媒体涉台新闻类节目的变迁轨迹,并给出涉台节目发展的建议。
其他文献
范敬宜是我国当代著名报人,1951年他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在长达五十余年的新闻生涯里,他策划和采写的新闻报道不仅受到中央领导的赞扬,还得到了普通百姓的肯定和喜爱。范敬宜新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WiFi覆盖范围和质量的拓展和完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价格下调,以及用户的个人时间越来越碎化和细化,新闻客户端逐渐成为用户获取新闻资讯的重
期刊
明清时期的晋商,行走商路五百年,创造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历史奇迹,成为当时中国十大商帮之巨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曾指出:在100多年前,晋商就能做到汇通天下
期刊
本研究选题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年委主任项目科研任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建25年以来,为我国经济、社会及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显著地提高了我国自然科学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科研水平,为我国科研实力及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近年来,国家财政对基金的支持力度的日益增强,更凸显自然科学基金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和所起的重要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上,由于生产方式和交通手段等方面的限制,各少数民族人口总体流动性不大,同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