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两岸政治、经贸、文化以及民间各项交流交往势头强劲,国务院台湾办公室在新闻发布会上数次提及,两岸止处于经济互惠向政治协商过渡的关键时期,这其中,两岸相互之间的新闻报道和新闻交流,不仅记录下了两岸从动荡不安到和平发展各个节点,也成为交流关系中受到影响最多的部分之一。但随着两岸交流的密切,大陆民众了解台湾的渠道已经丰富起来,包括网络、台湾报纸、卫星电视等等,新闻报道作为纯粹的统战宣传工具已经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除了了解两岸政策之外,观众更希望第一时间获得台湾资讯以及新闻背后的故事。因此,本文将选取媒介社会学理论的视角,以东方卫视周播涉台新闻节目《双城记》为研究对象,研究两岸发展过程中,涉台新闻节目的演变过程。尤其是把重心放在2009-2011年,此时期正是涉台新闻报道回归新闻本质的关键时期。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首先介绍两岸关系背景和上海对台交流情况,尤其以涉台电视新闻类节目的演变,为重点介绍的对象;其次是有关《双城记》的内部环境和政策导向,由此解读两岸政策与新闻生产之间的关系。其中涉及到的信息包括有上海广播电视台的定位,各级台办对于涉台新闻类节目施加的影响,台湾政局变化对于涉台新闻类节目带来的冲击,涉台新闻类节目材料的索取和供给过程等;再次是通过东方卫视《双城记》,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与阐释,此部分的内容主要截取了《双城记》的部分个案,根据其不同时期的不同体裁,从历史、政治、文化多个角度对选题的选择,来分析政治口径和观赏性之间如何平衡、节目形态的确认等方面。接下来是具体节目的介绍,由此了然地方媒体涉台新闻类节目,目前面对的困惑与瓶颈;然后是以《双城记》为代表,所进行的实务调查,对受众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最后,综合上述的五点内容,得出本文有关地方媒体涉台新闻类节目的变迁轨迹,并给出涉台节目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