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前的20世纪30年代,是民国时期中国经济与社会稳步发展的黄金时代,但也是社会问题丛生、矛盾冲突不断的时代:在政治领域,民族矛盾不断上升,国内民主斗争不断;在经济领域,中国经济受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虽然国民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但这种增长是一种不均衡的增长;在思想领域,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保守主义三大思潮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在社会领域,科举制度被废除之后,整个社会的结构重心和价值中心不复存在,社会冲突不断,整个社会呈现出低度整合的状态。 《独立评论》是20世纪30年代影响最大的一份时论性刊物,同时也是当时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聚集阵地。以《独立评论》为载体和平台,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当时的中国社会问题进行了集中探讨,以“文人论政”的方式实现知识分子自身的社会价值。可以说,《独立评论》比较集中的代表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社会问题的见解。 本文在对20世纪三十年代整体中国社会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对《独立评论》所探讨的社会问题进行整理分析。《独立评论》主要关注个人与国家关系问题、教育问题、农村发展问题、知识分子角色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争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寻求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道路,但《独立评论》内部对如何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并未达成共识。《独立评论》对社会问题的探讨有其内在逻辑性,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现代化”这个核心命题。与马克思主义者相比较,《独立评论》的社会问题观有着鲜明的特点,如对个人发展的关注、对教育的重视等。《独立评论》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对于当今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种种类似的社会问题,有着重大的现实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