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乡村社会势力的几种类型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tr123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隋唐乡村社会势力的四种类型分别是致仕官、现任外地官吏及离任官吏、士子、家族和富豪、侠义人物,其中除了致仕官和现任外地官吏外,几乎都以中间势力的身份出现。致仕官是乡村社会势力的特殊群体,他们具有半官半民的性质,一方面体现了政府对致仕官的优待,可以让他们发挥对百姓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致仕官不同于现任官吏,他们失去了原来的职权。现任外地官吏和离任官吏都是以社会势力的身份在乡村社会出现的,同政府联系密切。士子是隋唐新兴的乡村社会势力,具有典型性。富民和豪民地位屡有变动,上升趋势明显。家族中讲了陈子昂家族在周济百姓等方面对乡村社会所起的作用。侠义人物的出现是动乱的社会背景的反映,他们在保护农民等方面对乡村产生了重大影响。隋唐时期乡村社会势力在乡村传播儒学和改变民风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他们以榜样的力量带动乡村社会重视文化和孝行,改变陋习,使乡民自发的行为有了儒家思想的指导,转向自觉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隋唐乡村社会势力总体上有新、富、变的特点,作为一种政府与乡村间的中间势力,总体上体现出他们以自身的更好发展为行动目的,体现了强烈的上升要求,他们的行动受这个目的的影响,对国家和乡村社会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其他文献
换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氏族外群婚制,是种社会行为,换亲现象在历史上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在现代,换亲被视作包办买卖式的封建婚姻形式而为法律所不允许,因为换亲基本上是以侵犯和忽
清代康雍乾三朝是台湾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不仅因为这三朝治台共计113年(1683——1796),超过清代台湾史一半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清政府在这一时期实施的治台措施成为
以CO2浓度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且生长期内多干旱少雨。研究
本文以1849年到1958年之间的上海回民社区变迁为研究视角,对回民社会的近代化过程进行考察。首先运用历史地理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上海回民社区在近代史上的时间过程与空间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瞬息万变,作为这一时期重要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对中国历史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共产党和国民党争夺资源的一次集中较量,在这次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