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带桁架转换层的结构是一种竖向不规则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其传力途径明确,但由于构造和施工复杂,实际工程应用并不是很多,实验研究也相对较少,尤其是地震作用下的分析远没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带桁架转换层的结构是一种竖向不规则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其传力途径明确,但由于构造和施工复杂,实际工程应用并不是很多,实验研究也相对较少,尤其是地震作用下的分析远没有普通高层建筑结构成熟,且现行规范对此类的抗震设计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带桁架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的力学性能。论文介绍了桁架转换层结构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针对某工程实例,对转换层及其下部五层,上部十层的结构,用SAP2000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结构动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设置桁架转换层,结构的受力性能符合规范要求;除了低阶振型为主要地震作用的控制因素外,高阶振型对结构的地震作用也有较大贡献,进行结构设计时不能忽略。对带桁架转换层和带型钢混凝土梁式转换的建筑结构进行了总结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桁架转换结构的总体位移、层间位移都比梁式转换大;在桁架转换层所在层,层间位移和弯矩、剪力的突变程度,都比梁式转换大。论文还讨论了随着桁架转换层设置高度的不同,自振周期、振型、层间位移、层间位移角、结构的剪力和层间剪力等方面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桁架转换层的设置高度变化对整体结构自振周期、主振型及其振型参与系数的影响较小;随着桁架转换层设置高度不同,桁架转换层所在层的层位移均比不设桁架转换层小,且桁架转换层所在层的层间位移最小;即转换层越高,层间位移角突变越剧烈。且地震作用力随转换层的设置高度升高而增大。以实际工程为原型,分别将单层空腹桁架、叠层空腹桁架、混合式桁架、斜腹杆桁架设置在结构的同一层,建立四个模型,对比分析各种桁架形式的受力性能。结果表明,混合式桁架转换层和斜腹杆桁架转换层,从转换层所在层开始,层位移有明显变小的趋势,在转换层附近层间位移突变较大;并且在相同荷载作用下,斜腹杆桁架转换层结构的层位移最小。混合式桁架结构的层间剪力最大,斜腹杆桁架层间剪力最小。
其他文献
滑坡研究是世界上公认的尖端课题,其复杂性和随机性给科研人员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又吸引着科研人员对其不断的探索。本文就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和滑坡破坏后运动过程研究两大问题作为研究目标,以能量守恒的理念作为切入点,采用径向条分法建立分析模型,通过假设虚拟位移,建立滑坡稳定性计算的数学模型,并推导了滑坡运动过程中能量守恒方程,建立滑坡运动数学模型。将所建立的模型应用于工程实例,验证其合理性和适用性。具体研究
砌体墙-混凝土剪力墙组合结构是从传统砌体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是采用以砌体结构为主体,适当设置混凝土剪力墙的组合结构体系,其抗震能力优于传统的砌体
实际工程中混凝土柱中的钢筋往往发生非对称锈蚀,大偏心受压柱受压区钢筋锈蚀后,不仅纵筋的截面积减小,而且由于箍筋的锈蚀率较高,箍筋锈细甚至锈断后对纵筋和混凝土的约束作用都
随着我国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一些地位重要、安全等级要求高或者比较容易受到恐怖袭击的建筑结构抗连续倒塌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设计者有必要系统的把握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理论与方
混凝土双向板作为超静定结构,其刚度与弯矩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关系,一方面刚度与双向弯矩有关,另一方面弯矩分布义取决于刚度分布,混凝土开裂后导致的刚度变化将引起内力的重分布
目前大型可展结构越来越重要,为了获取更清晰的照片、得到更强的反射信号等,在空间望远镜中需要大口径的反射面,大口径的望远镜。本文对对某大型空间望远镜所需的遮光罩进行
框架结构是目前多层和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目前针对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是基于力与基于位移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设计简便,可操作性强,概念也较清楚,但是并没有反映结
在美国北岭地震和日本阪神地震发生后,世界各国专家学者针对新型延性节点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但是研究只局限于梁柱节点的形式进行,针对采用新型节点的钢框架的研究
水工混凝土结构在其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动态荷载的作用,其中地震荷载的不可预知性以及对结构短时而显著的破坏性,使之成为结构设计的重要控制因素。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
钢筋锈蚀是引起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重要因素,对于一般大气环境,碳化是造成钢筋锈蚀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碳化不仅会使混凝土碱性降低,造成钢筋脱钝锈蚀,而且会造成混凝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