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搭载红豆草生物学性状和遗传多样性ISSR研究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isco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航天搭载红豆草种子后代及地面对照为材料,结合生物学性状测定和ISSR(简单重复间序列)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供试红豆草的航天诱变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航天诱变红豆草生物学性状测定:经田间观测,筛选出在株高、每复叶小叶数、叶片大小、厚度、叶色、分枝数、株型、特殊变异(叶表面被白毛)8个性状上发生变异的诱变单株。据统计,航天搭载的红豆草后代植株发生株型变异(匍匐型)的单株数量最多,占搭载总数的9.92%,特殊变异(叶表面被白毛)的单株数量最少,仅占搭载总数的0.94%。运用SPSS软件
其他文献
紫花苜蓿作为一种重要的豆科牧草日益受到重视。其秋眠性与抗寒性和生产性能相关,成为各地选择适宜品种的首要指标。苜蓿的秋眠存在着光周期效应,而光敏色素是光周期反应的受体。光敏色素B又是植物中重要的光受体,因此我们推测光敏色素B与苜蓿的秋眠性存在一定的联系,以此为研究出发点,希望探明苜蓿秋眠性的分子机理。本研究采用植物RNA干扰技术,目的是通过构建RNA干扰载体来抑制phyB基因的表达,再对转基因植株的
本研究利用B型超声波诊断技术,跟踪监测杂交母水牛在不同繁殖季节自然发情周期和产后期中卵泡发育的特点及成熟排卵的规律,探讨并分析了自然发情周期中杂交母水牛卵泡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