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伦理观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 ——以湘教版必修一为例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古代环境伦理思想、近现代环境伦理观的指导下,运用文献阅读、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环境伦理思想的兴起发展过程,指出环境伦理观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人与自然关系困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伦理思想,环境伦理教育有利于将人们的内在想法外化为主观行为;通过分析环境伦理观与高中地理教学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契合点,指出基于环境伦理观的高中地理教学是可行可信的。通过选择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的部分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确定了高中生环境教育的内容,从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环境公平与正义三个角度分析了学生环境伦理教育的必要内容,探讨了在地理必修一课本中选择海水运动和土壤的形成两节内容来进行教学设计的优势;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适宜的地理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强调教师引导者的身份,要将学生向自然的、良好的方向推动。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高中生环境伦理教育在地理课堂中融入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环境公平与正义的相关内容,能够塑造高中生的环境伦理观念,增强尊重自然的道德反思,帮助其养成遵循环境伦理的行为倾向;第二,高中生环境伦理教育需要选择适宜的地理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内容选择上要结合课本内容因地制宜,选择能被当地学生更好理解的学习内容,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讨论法、角色扮演法、两难选择法为主,可以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环境伦理观念;第三,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生活实例与课本内容相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环境伦理思维能力,端正其环境伦理价值观。
其他文献
新时代河南慈善事业发展态势良好,呈现出以下特点: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引领下,慈善组织功能逐渐完善,募捐渠道不断增多,社会救助范围越来越广泛,参与慈善的主体更加多元化,信息透明化水平有效提升。进一步推动河南省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路径:一是重视党与政府在慈善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二是建立良好的慈善法治环境;三是健全慈善组织体系;四是完善多元的社会监督机制;五是加大慈善事业的宣传力度;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