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古代环境伦理思想、近现代环境伦理观的指导下,运用文献阅读、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环境伦理思想的兴起发展过程,指出环境伦理观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人与自然关系困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伦理思想,环境伦理教育有利于将人们的内在想法外化为主观行为;通过分析环境伦理观与高中地理教学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契合点,指出基于环境伦理观的高中地理教学是可行可信的。通过选择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的部分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确定了高中生环境教育的内容,从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环境公平与正义三个角度分析了学生环境伦理教育的必要内容,探讨了在地理必修一课本中选择海水运动和土壤的形成两节内容来进行教学设计的优势;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适宜的地理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强调教师引导者的身份,要将学生向自然的、良好的方向推动。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高中生环境伦理教育在地理课堂中融入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环境公平与正义的相关内容,能够塑造高中生的环境伦理观念,增强尊重自然的道德反思,帮助其养成遵循环境伦理的行为倾向;第二,高中生环境伦理教育需要选择适宜的地理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内容选择上要结合课本内容因地制宜,选择能被当地学生更好理解的学习内容,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讨论法、角色扮演法、两难选择法为主,可以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环境伦理观念;第三,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生活实例与课本内容相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环境伦理思维能力,端正其环境伦理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