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资源开发和国防建设等领域提供核心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也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通过与上下游产业的广泛联系,对机电、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勘采等产业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对促进劳动力就业、发展出口贸易和保障海防与海洋运输安全意义重大,而且船舶工业的发展,还会对产生扩散效应和社会效应。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国家对船舶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我国船舶工业大而不强,规模体量与应有的行业地位、竞争力严重不符,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不足,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随着船舶工业的竞争重心由“点”的竞争向“产业链”竞争转变,对产业链运营能力的提升和掌控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我们从新的思路和视角来研究船舶工业的发展和提升,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基于此,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对船舶工业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产业链整合视角来对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索。基于船舶产业链链条的特殊性,提出从产业链的上游、中游、下游三个环节进行整合,总体思路是“上控前端、中调结构、下增活力”。通过整合,实现产业链三个环节的有机融合和良性互动,发挥船舶产业链条的“合力”,从而提升我国船舶工业的研发设计能力,优化船舶制造业的结构布局,推动配套服务环节的转型升级,增强我国船舶工业综合竞争力。具体来讲,本文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国内外船舶工业和产业链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从二者相结合的视角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出发点,并根据研究的需要,从船舶设计、船舶制造和船舶配套三个环节对船舶产业链进行了内涵的界定。在分析船舶工业属性基础上,对船舶工业产业链的特征进行了归纳提炼,从产业组织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企业能力理论几个层面构建了整个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从产业链整合的动力机制视角对船舶工业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我国船舶工业产业链整合的动力主要有两种: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其中内部动力主要是船舶工业产业链整合过程中处于上游、中游、下游环节的障碍,这些障碍的存在制约了我国船舶工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是我国船舶工业产业链整合的“推力”,外部动力主要是分析了通过产业链整合所能达到的绩效,表现为提升船舶工业产业链系统价值、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价值创新等方面,这是我国船舶工业产业链整合的“引力”。在“推力”和“引力”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推进产业链整合,并最终形成产业链“合力”,基于此,本文分别从企业、产业和社会三个层面构建了船舶工业产业链整合的内外动力有机融合的微观、中观和宏观基础。再次,对船舶工业产业链整合的运行机制进行探讨。本文从五个层面构建了产业链整合的运行机制,一是信任契约机制,这是产业链整合的基础,重点分析位于产业链不同环节中的主体之间长效机制的建立;二是沟通协调机制,这是产业链整合的关键,重点分析产业链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时的协调;三是利益分配机制,这是产业链整合的核心,重点分析产业链整合过程中的利益分配原则和方法;四是竞争谈判机制,这是产业链整合的手段,重点分析产业链整合的路径;五是监督激励机制,这是产业链整合的保障,重点分析产业链整合利益分配的落实和具体措施。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国外船舶工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对国内外船舶产业链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差异进行对标研究,提出了我国船舶工业产业链整合的战略目标——实现“四个转变”:产业链结构上实现从全能化到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转变;产业链市场拓展上实现从专注国内到专注全球的转变;产业链的政策创新上,实现从国有化主导到多元化的混合产权型体系转变;产业链的功能提升上,实现从注重制造到注重服务的转变。最后,基于现有产业链整合的路径分析,结合我国船舶工业的实际,从上游、中游和下游提出了我国船舶工业产业链整合的路径选择,并提出了相关的整合建议:船舶设计环节要控制前端,拓宽渠道;船舶制造环节要合理布局,优化结构;船舶配套环节要转型升级,提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