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十七年我国法制建设成败的理论探索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rusni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启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在建国初的七年,新中国完成了对旧法的改造,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司法机构的设置和完善,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成绩之后却是失败和挫折——法律被废弃,司法机构被不合理地合并,公民权利得不到保障,整个社会处于无视法律的状态。不少学者认为“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是造成法制发展转向的主要原因。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基于此,本文对建国初十七年我国法制建设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力求找出法制建设失败的真正原因。在1949年到1966年的这段时间内,运动构成了新中国的主旋律。本文以各种运动为线索,通过对运动中的法律的运行情况以及运动对法律的影响入手,探讨了中国法制建设何时走向失败以及走向失败的原因,并对其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其他文献
本文以清末民国的闽西为研究中心,用历史人类学的方法分析与探讨了乡镇墟市与民间信仰问题。认为: 1、闽西乡镇墟市的民间信仰构成之所以千差万别,丰富程度相距甚远,是墟市规
信用证是国际支付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影响。议付行作为信用证下的重要当事人之一,有着其特殊的地位。但是对于议付行在信用证交易中的地位问题,各家众说纷
通过对浙江大学月牙楼中庭空间主观满意度和物理环境满意度使用后评价研究,以量化的方法为空间改造设计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分别从功能布局、物理环境、空间设计和运营管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