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听神经瘤术中对面神经的保护一直是神经外科手术的难点,通过观察、探究影响面神经功能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创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52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KOOS分级(表1)为1级、肿瘤未见明显增长且无明显临床症状,选择观察随访者6例,以及综合情况不允许手术者4例,最终纳入经同一治疗组医生手术后病理检验回报确诊为听神经瘤者,总计42例。对其性别、年龄、肿瘤的直径、囊变性、肿瘤的侧别、面神经空间位置、神经电生理的使用与否、以及术后不同时期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记录,通过统计学知识研究其相互关系。[结果]1.A、B组年龄的比较,P=0.754>0.05;性别的比较,P=0.661>0.05;肿瘤侧别的比较,P=0.763>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A组平均肿瘤直径为2.92±0.19cm,B组为4.90±0.26cm,A组肿瘤平均直径明显小于B组,且P<0.0001,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3.无论是术后一年或术后一周,对于肿瘤直径≥4cm者,其术后面神经功能良好率显著低于总体情况(P分别为0.0039、0.0028);当肿瘤直径<3cm时,术后面神经功能良好率较总体有明显改善(P分别为0.013、0.0015);4.实性肿瘤者的术后一年面神经功能良好率为80.6%(25/31),明显高于囊实性者的45.5%(5/11),P=0.026<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面神经空间位置1型22例,2型13例,3型7例,其功能良好率分别为86.4%、69.2%和28.6%,且P=0.013<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6.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者的面神经功能良好率为86.2%(25/29),明显优于未使用者的38.5%(5/13),且P=0.00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可知:肿瘤直径、囊变性、面神经空间位置以及神经电生理的使用与否同术后面神经功能有密切关系(P<0.05);8.术后一年面神经功能良好率为71.4%(30/42),优于术后一周者的59.5%(25/42),P<0.001,结果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1.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的侧别与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无关;2.肿瘤直径增大会导致面神经变形,肿瘤与神经间的粘连也会变得越发紧密,且肿瘤直径越大,术后发生面神经功能不良的可能性越大;3.肿瘤囊性变会增加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囊性变者的术后面神经良好率明显低于实性者;4.面神经空间位置通过影响与肿瘤的黏附力,对术后面神经功能产生影响,且1型者术后面神经功能最优;5.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明显有利于提高术后面神经功能;6.术后面神经功能在一段时间内可有缓慢恢复,术后康复锻炼、针灸理疗等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