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汉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推行,提升了士人群体的地位,壮大了士人群体的力量,士人成为政治集团的中坚力量,为了挽救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部分士人为此提出过一些相应的建议,例如限田限奴婢、用贤、再受命等,但是统治阶级并不愿以减少自身的利益为代价来解决社会问题,王朝的覆灭也是情理之中了。王莽凭借外戚地位以及自身实力,采取了一系列拉拢士人的政策,士人群体将王莽视为其理想政治的合适人选,在王莽代汉改制过程中“颂德献符”,纷纷献言献策,王莽改制虽“每有所兴造,必欲依古得经文”,但与士人所期望的理想政治相差甚远,而且士人所关切的入仕之路并未大开。随着王莽改制崩溃,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人心思汉”的社会思潮开始兴起,部分士人或因失望托辞隐逸,或者投靠打着“辅汉”“兴汉”旗帜的地方割据势力,呈现出不同的政治格局。在这些割据势力中,刘秀依靠其正统地位,利用“人心思汉”的社会思潮,通过官定图谶、经学以及采取合理的人才策略,利用嘉奖征诏等方式,使原来拒汉或者其他势力集团的士人逐渐归附其帐下,不仅为东汉王朝吸纳了大批人才,也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两汉之际政局的动荡,士人的主体意识觉醒,士人在政治抉择上具有更多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