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平山县小学教育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ufe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结束后至解放战争爆发前这段时间,是平山县小学教育的蓬勃发展时期,不论是学校数量、规模,还是入学人数均创新高。到了1947年由于战争因素,再加上当时一些政策的失误以及天灾等因素的影响,平山县的小学教育濒于瘫痪的边缘,因此在解放战争时期,平山县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发展小学并力求有所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平山县属于晋察冀边区,边区行政委员会要求恢复发展小学教育,在战争的特殊时期,县政府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方针政策来恢复发展小学,并逐步建立正规小学。比如“民办公助”的办学形式、“以工养学”的方针等,这些方针的采取均适应了当时的形势需要,保障了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推动了小学教育的继续发展。在学校的学制方面,也采取了半日制、隔日制、夜校等灵活的学习形式,让学生既学到了文化知识,又帮助家庭进行了农业生产,弥补了因战争造成的劳动力不足。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的课程设置当时已经比较齐全了,涉及到了学生的德智体各方面的内容。由于战争因素,学生入学时程度参差不齐,平山县还组织各种会考,根据会考成绩对学生进行升降级整顿,以统一学生程度,便于教员教学。在教员方面,当时教员的程度还是比较低的,大部分教员文化程度是完全小学毕业,也有少数师范和中学毕业的。为了提高教员的质量,平山县在假期还组织教员培训,平时也设有教员轮训班,训练之后教员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为了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还建立了小先生制。在学校制度方面,逐步建立健全了学习制度、中心领导制度、请假制度等。  总而言之,解放战争时期平山县的小学教育在学校的规模数量、学生的质量、教员的质量以及小学教育的正规化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并建立完善了一系列学校制度。平山县的小学教育已逐步走向了正规,为新中国建立后小学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期刊
宋、辽、夏、金时期,多个民族政权并立,国家间地理位置、政治环境、经济发展程度、文化繁荣程度有很大的差异。彼此之间又通过不断的征伐、交流、融合,造就了各自充满时代特点和
中承式集束钢管混凝土平行肋拱桥 ,桥道以上无横撑 ,国内尚不普遍。该文作为“集束钢管混凝土提篮拱桥”研究系列之一 ,探讨了结构性能、结构参数、设计与实践。拱肋钢管的“
建筑工程质量是衡量建筑工程在经济、适用、美观、耐久等方面是否满足人民从事生产和生活等一定需要的程度。并从分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阐述加强建筑工程质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主要对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优化建议。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sig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