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的今与昔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5201314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90年代单位制瓦解以来,原先依托于人对工作场所高度依赖而形成的全能行政模式逐渐被打破,时至今日,城市基层逐步形成所谓的“社区制”治理模式。关于这一历史转型过程,既有研究着重观察治理单元的转换过程,并在基层治理的“变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问题是,城市基层治理变迁等同于社区制替代单位制的过程吗?社区能够取代单位成为新的治理单元吗?城市基层治理变迁的实质性变化是什么?既有理论观点能否贴切解释我国城市基层治理的变迁现象?为回应上述问题,研究分别从历史脉络、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重新审视城市基层治理变迁的过程。研究发现,历史脉络勾勒的是单位制到社区制这一历史时期的演变历程,但无法说明这两个时期城市基层治理的面貌截然不同。既有理论解释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这一演变历程,然而通过对理论的批判性思考,研究指出,既有理论观点对我国城市基层治理变迁现象存在一些解释不恰当的地方。为深入了解城市基层治理的“变”与“不变”,研究依托一手获取的调研资料深刻解析了城市基层治理的演变,现实情境表明尽管城市基层的组织化关系发生了变化,但单位式旧的控制方式、基本的权力格局和管理原则依然存在。故而,回到理论层面重新审视变迁过程,发现理论观点与现实变化存在解释“脱钩”问题,理论构思的城市基层治理变迁难以贴切解释现实发展。因此,为重新建构解释我国城市基层治理变迁的理论框架,研究首先通过回应理论建构的基本问题——“何谓基层”,批判既有研究中隐含的“社区”能够替代“单位”这一研究思路,指出:随着城市基层社会流动化、开放化、多元化的发展,“社区”已失去了“单位”之于人的整合性,因此认知基层的方式理应随之调整,随后分析了认知基层的新思维——即社会认知视角上的“基层”。接下来,研究着重思考了理论建构的方向,深度剖析理论框架需回应的三个重要理论方向。最终,在分析城市基层治理变迁内在逻辑的基础之上,建构集权与分权-制度结构-空间-行动者的理论框架,重新阐释我国城市基层治理变迁现象。
其他文献
自1987年至1996年间,我科共收治55岁以上骨科疾病患者532例,手术治疗457例,占收治总数的8590%,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各种其它老年病,在治疗上比较复杂,但只要做好围手术期的各项
目的提高肝炎患者对肝炎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方法在923例患者中,随机抽查100例,在参加肝炎"病友之家"授课前后各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在授课前后对肝炎知识的了解程度.结
随着数学教材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学生能力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从高考试题的发展上看,高考命题已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并且在逐步发展能力的内涵,不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急性期患者血浆P-选择素和血栓烷B2(TXB2)含量变化及相互关系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了50例急性脑梗塞急性期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血
4月7日至9日,2016年全省第一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举行,对全省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进行"大阅兵"。省领导分别率九组观摩队伍,覆盖全省九个市州和贵安新区,这在项目建设现场观摩
通过四年(1986~1989)调查,在锦州市铁路住区共获成蝇19247只,隶属4科18属25种。发现1988、89年成蝇数量远远超过1986、87两年,主要原因可能与放松了对蝇类孳生场所的治理有关
初冬的清晨,薄雾升腾。居住在平塘县通州镇荷花社区的杨通仙和往常一样,在公园开始了晨练。在杨通仙眼里,这几年家门口的变化太大了:“以前晚饭过后就在家待着,没有适合的地方散步
青海自然感染鼠疫的脊椎动物及细菌分离简述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湟中总寨,811602)王丽,祁芝珍青海省自1954年首次证实为鼠疫自然疫源地以来,陆续查明疫源县(市、镇)30个,面积达10多万km2.发现染疫动
目的通过测定眼角膜穿孔伤和外眼病患者血清抗葡萄膜抗体( AUAb)、抗晶状体抗体( ALAb)、抗视网膜抗体( ARAb)和抗角膜抗体( AKAb),了解角膜穿孔伤后患者血清中眼组织的自身
创建与巩固厦门市灭鼠先进城区的对策福建省厦门市卫生防疫站(邮编:361003)郑智民,陈家传厦门市创建灭鼠先进城区活动起步较早,1985年10月厦门港即通过交通部、卫生部和全国爱卫会的技术鉴定,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