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介素U调控呼吸道合胞病毒急性感染鼠肺2型固有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me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引起婴幼儿、免疫功能低下者及老年人群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严重RSV感染可导致患者出现喘鸣、紫绀、呼吸困难等哮喘样症状甚至诱发急性支气管哮喘。究其原因与RSV感染诱导Th2型细胞因子分泌增多有关。肺组织内Ⅱ型固有淋巴细胞(Group2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2s)具有堪比Th2细胞的强大的Th2型细胞因子分泌能力。在RSV诱导的气道炎症反应中,ILC2s可通过不同途径产生IL-5和IL-13等Th2型细胞因子,导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与气道高反应,诱发并加重气道炎症反应。然而,迄今为止,在RSV急性感染发生过程中,肺组织内ILC2s的活化调控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众所周知,呼吸系统高度接受来源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自主神经支配。除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外,神经肽和神经营养因子等神经递质亦参与气道功能的调节。近年来,神经-免疫调节在维持机体稳态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神经介素U(Neuromedin U,NMU)是由胆碱能神经元分泌的一种神经肽,属于神经介素家族,参与包括激活免疫细胞和诱导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在内的多种机体反应过程。NMU存在两种不同的结合受体:NMUR1和NMUR2,均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A群。研究显示NMUR1主要表达于外周组织脏器,而NMUR2则主要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现已明确,在外周组织,NMU通过NMUR1发挥生物学作用。那么,在RSV急性感染发生过程中,NMU是否是介导RSV气道炎症的关键因子?何种类型细胞产生NMU?NMU对ILC2s是否具有调控作用,如何调控?NMUR1是否参与其中?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利用RSV急性感染模型鼠,采用HE染色、免疫荧光、Real-time PCR、Werstern blot、ELISA、流式细胞术等实验方法,旨在证明在RSV诱导的急性气道炎症发生过程中,NMU调控ILC2s增殖与活化,阐明其调控机制,明确NMU来源细胞,为加深理解神经-免疫调节对病毒感染所致气道炎症反应的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1.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RSV感染后肺组织内NMU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2.体外培养原代神经元细胞,利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神经元细胞在RSV刺激下分泌NMU情况及其TLRs表达水平;应用TLRs特异性激动剂或抑制剂,探讨RSV诱导神经元细胞分泌NMU的可能机制。3.利用重组NMU蛋白刺激或抗NMU中和抗体阻断NMU的体内实验,分析NMU在RSV气道炎症中的关键作用。采用HE染色观察肺部炎症浸润情况,收集肺泡灌洗液分类计数炎性细胞,评估肺部炎症反应;应用ELISA技术检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LC2s的数量及活性。4.利用NMU刺激感染RSV的ILC2s,提取细胞上清及细胞内RNA,利用ELISA、Real-time 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5.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感染RSV的模型鼠肺组织ILC2s中NMUR1的表达情况;分选ILC2s,利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NMUR1的表达水平;利用免疫荧光观察NMU体外刺激ILC2s后NMUR1表达情况,进行平均荧光强度分析。6.免疫磁珠分选RSV感染鼠肺ILC2s,体外与NMU共培养,同时加入不同浓度NMUR1阻断抗体,应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检测ILC2s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7.体外NMU与ILC2s共培养时加入信号通路选择性抑制剂,应用Real-time PCR检测ILC2s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发现BALB/c鼠感染RSV后,其肺组织内NMU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2.分离培养原代神经元细胞,以最佳感染复数MOI:10感染RSV。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发现,RSV感染导致神经元TLR4、TLR7表达水平升高;用TLR4、TLR7激动剂刺激原代神经元细胞,导致其NMU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相反,在RSV感染神经元之前给予TLR4、TLR7抑制剂,则显著抑制神经元原代细胞分泌NMU。3.重组NMU蛋白刺激加重RSV感染诱发的肺部炎症;而体内注射NMU中和抗体阻断NMU活性后,肺部炎症明显减轻。收集肺泡灌洗液分类计数炎性细胞,发现NMU刺激组炎性细胞总数增加,以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上升尤为显著,而NMU阻断组肺炎症细胞呈减少趋势;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发现NMU刺激可显著提高RSV感染鼠肺泡灌洗液中Th2型细胞因子IL-5和IL-13的表达水平,而阻断NMU活性,则模型鼠肺泡灌洗液中IL-5和IL-13分泌水平明显下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与RSV组相比较,NMU刺激组肺ILC2s数量增多,分泌IL-5/IL-13的ILC2s百分比亦升高。与此相反,中和NMU活性导致ILC2s数量下降,其IL-5和IL-13分泌活性降低。4.免疫磁珠分选感染RSV的BALB/c鼠肺ILC2s,体外NMU刺激,结果发现,NMU刺激可明显提高ILC2s细胞因子IL-5和IL-13分泌水平5.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感染RSV的模型鼠肺ILC2s中NMUR1的表达水平升高,并在急性感染期升高显著;分选RSV感染鼠肺ILC2s,利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发现,RSV感染导致NMUR1表达水平升高,该现象在急性感染期最为明显;利用免疫荧光观察NMU体外刺激ILC2s后其NMUR1表达情况,结果发现NMU刺激组ILC2s表达更多的NMUR1;流式细胞术检测亦提示NMU刺激可显著提高ILC2s-NMUR1的表达水平。6.免疫磁珠分选RSV感染鼠肺ILC2s,体外NMU刺激的同时加入NMUR1阻断抗体,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检测发现阻断NMU结合受体NMUR1可显著降低ILC2s分泌IL-5和IL-13的能力。NMUR1阻断效果与其阻断抗体浓度呈正相关。7.利用PI3K、MEK信号蛋白选择性抑制剂抑制NMU刺激ILC2s活化的信号通路,Real-time PCR检测发现肺ILC2s的IL-5与IL-13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提示PI3K与MEK可能是NMU活化ILC2s的主要信号通路蛋白。结论:1.RSV感染促进肺内NMU的产生;2.在RSV感染模型中,神经元是NMU的主要来源细胞。神经元通过TLR4、TLR7途径应答RSV,进而分泌NMU;3.NMU通过NMUR1途径调控RSV感染后肺ILC2s的增殖与活化;4.PI3K与MEK信号蛋白在NMU调控肺ILC2s活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文章介绍了利用无线通信、多模融合、软件仿真等技术将卫星移动通信与PDT数字常规通信两种机制进行融合,从而扩展对讲机系统的通信距离,增强卫星通信在现场的协同能力,使得两种通信系统优势互补,有效提高消防救援队伍在极端灾害场景下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近年来,随着我国消防救援应急通信体系建设逐步成熟,应急通信保障工作在消防指挥调度和火场指挥及抢险救援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地质灾害事故发生时,
期刊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地下建筑、超大综合体建筑以及石油化工企业大量涌现,给应急救援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为满足救援队伍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通信需要,解决普遍存在的应急通信问题,加快重大灾害事故应急通信系统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重大灾害事故应急通信系统的规划建设分析,明确系统建设的原则目标,为增强各级政府和应急救援部门提升重大灾害事故的通信保障能力等方面提供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系统总结实践中的成熟经验,深入研究家庭教育中的新问题,创新开展"五老弘扬好家教好家风"主题活动,部署开展"三代人共话好家风"活动,讲好红色家风故事。加强隔代家长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及涉案未成年人等重点群体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抓好"家校社共育实践区"公益项目实施,推进家长学校规范化,助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
期刊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如此重视家风家教,为什么在中国社会家风家教能上升到国家治理和政治运行的层面,而西方社会则全然不同。这背后的逻辑究竟是什么?在此次"好风传家"研讨会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辛鸣带来了"家风建设的文化逻辑与现实指向"主题发言,本刊记者特将其主要观点整理如下。
期刊
目的:炎性肠病与多种致病因素有关,如有害的物理或化学制剂、易感基因的多样性、损伤的上皮屏障、肠道微生物的失衡和失调的免疫反应。如今,慢性炎症已经被视为癌症的一个标志。研究表明患有炎性肠病的病人具备更高的风险发展为肠癌,而阻止慢性炎症可能会对癌症的治疗产生深远的积极效果。因此更好地理解发生在炎癌演变过程中的潜在分子变化将有助于识别并阻断炎性肠病进展为恶性肿瘤。Micro RNAs(mi RNAs)通
目的:微生物腐蚀(Microbiologically influenced corrosion,MIC)是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的现象,能够引起材料降解,影响材料性能。人体环境中生物医用材料的腐蚀可诱发炎症反应或过敏反应,导致宿主组织受损、植入物松动等严重并发症。目前绝大多数微生物腐蚀研究采用纯种介质进行,少数采用双菌种介质。这种研究方式虽然有利于结果的重复和分析,但与实际环境中发生的腐蚀相去甚远。实
研究背景和目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妊娠期间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耐量异常,尽管大部分GDM在产后均能恢复正常,但其短期或长期的不良代谢结局对母婴均产生深远影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GDM的发病机理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相同,包括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
目的:牙髓和牙本质在组织学发生上都来自于牙胚的牙乳头,对外界刺激的应答有互联效应,是一个生物整体,即牙髓牙本质复合体。成牙本质细胞(odontoblasts)是牙齿发育中最重要的细胞,大量研究表明当外界刺激导致成牙本质细胞受损时,牙髓中的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可以增殖分化为有分泌功能的成牙本质细胞,参与牙髓牙本质的修复再生过程。因此,寻求合适的信号因
目的:脓毒症(sepsis)是一种由感染因素诱发并持续恶化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伴随着“细胞因子风暴”,是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在脓毒症的发展过程中,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其中自然杀伤细胞是炎症反应细胞因子主要来源,其作为一个多功能哨兵,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来招募或者激活其他免疫细胞,放大炎症反应,加重全身组织器官的损伤。而之前有研究发现在脓毒症动物模型中,高压
目的: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发生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持续感染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通过应用阻止HPV感染的预防性疫苗及清除原有HPV感染、HPV感染相关宫颈癌的治疗性疫苗,最终达到防治宫颈癌的目的。虽然预防性HPV疫苗在未感染HPV的人群中接种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对由HPV持续感染诱发的宫颈癌患者无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