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纳米载药系统的不断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纳米制剂有着易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难以达到特定靶向位点、对肝脾等脏器伤害较大等缺陷。一种新型复合类载体的出现大大解决了这些问题,―复合类药物载体‖是近些年提出的结合生物载体和合成类载体共同优势的一类新型载体。本课题采用大肠埃希菌的细菌外膜囊泡(outer menmbrane vesicless,OMVs)作为生物外膜伪装传统纳米载体介孔二氧化硅(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预期构建一种靶向结肠癌口服给药的新型复合类药物载体。本课题以模板法制备MSN,装载模型药5-氟尿嘧啶(5-FU),得到MSN-5-FU,大分子堵孔剂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在MSN-5-FU表面修饰得MSN-5-FU-HA,采用超滤-超速离心法制取富集OMVs,高压共挤出法制备终产品OMVs-MSN-5-FU,并利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马尔文粒度仪、差式热扫描等对产品进行形态、粒径等表征。通过体外释放实验,来确定OMVs-MSN-5-FU的体内稳定性;采用MTT和细胞摄取实验观测复合载体药物传递系统在体外的抗肿瘤作用,通过活体成像实验评价新型复合载体OMVs-MSN-5-FU能否将药物传送到结肠病灶部位并进行药物释放。结果表明,采用高压共挤出法的OMVs-MSN-5-FU,透射电镜下可见明显的核-壳结构,Zeta电位更接近伪装外膜OMVs的Zeta电位,粒径比单独MSN-5-FU大几纳米,正好符合OMVs的厚度,成功制备生物外膜包载传统纳米制剂的复合类载体。体外释放研究显示,MSN-5-FU-HA在肿瘤环境能够释放出更多药物,达到特异性释放的目的;在人工肠液中,OMVs-MSN-5-FU能够较稳定地存在,而在胃液中,OMVs已被破坏提前释放药物;MTT实验表明携,带等药物量的OMVs-MSN-5-FU和MSN-5-FU,复合类载体载药对Caco-2细胞的抑制率更强,同时实验结果显示OMVs对Caco-2细胞液存在一定抑制率;细胞摄取实验显示,OMVs-MSN-5-FU结构更易被HT-29细胞摄取,而单独的MSN-5-FU无法大量进入细胞,说明用OVMs作为药物载体的伪装外膜,能够帮助更多的纳米制剂被细胞摄取;活体成像实验结果表示,OMVs-MSN-5-FU能够更多地集中在结肠部分,在肝脏、肾脏有较少的残留。综上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对比单独MSN-5-FU,OMVs-MSN-5-FU能促进其包裹的纳米制剂能够更多地吸附在肠道上,大肠癌细菌外膜囊泡破裂后,包载的纳米制剂能在肿瘤环境下特异性释放药物,使释放的药物集中在病灶部位,对其他器官伤害极低。本课题所构造的OMVs-MSN-5-FU复合类药物载体,充分利用了生物类载体OMVs的肠道吸附和传统纳米制剂MSN-5-FU可修饰、载药量大的优势,预期成为一种新型口服对抗结肠癌的纳米药物传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