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磷酸二氢钾对紫花苜蓿影响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397760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4年生、5年生紫花苜蓿阿尔冈金为试验对象,以生长素(2,4-D)、赤霉素(GA<,3>)、细胞分裂素(6-BA)和磷酸二氢钾(KH<,2>PO<,4>)为试材,2005-2006年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场进行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 在试验设定的3个生长素喷施浓度下(1mg/kg、2mg/kg、3mg/kg),株高、节间数、节间距和草产量的4茬平均值均以3mg/kg浓度喷施最高,分别较CK增加11.4%、10.2%、15.7%和15.8%.;喷施生长素总体上促进1级分枝的发生,而不利于2级分枝的发生;喷施生长素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叶片光合色素的含量:随喷施浓度的增加,粗蛋白质含量下降而粗纤维含量升高;根体积、根干重、侧根发生数及根中总糖含量、粗蛋白质含量均以低浓度喷施相对较高;返青率随喷施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喷施浓度均为3mg/kg的条件下,刈后喷施+刈后第21天喷施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分别较CK、刈后第7天喷施+刈后第21天喷施、刈后第14天喷施+刈后第21天喷施增产16.7%、15.2%、9.3%。草产量的增加主要是1级分枝数和株高增加所致,而株高的增加则是节间数和节间距增加所致。 低浓度喷施赤霉素促进紫花苜蓿株高的生长,100mg/kg喷施浓度下,4茬株高的平均值较CK、200mg/kg、300mg/kg分别增加12.2%、6.8%、7.2%:株高增加在第1茬、第4茬表现最为明显。不同喷施浓度下各茬间的节间数、节间距和分枝数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但总体上表现为低浓度喷施具有促进作用。从4茬总产量来看,各处理均高于CK,100mg/kg、200mg/kg、300mg/kg处理较CK分别增产14.8%、7.5%、7.8%,且100mg/kg处理与CK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随喷施浓度的增加粗蛋白含量增加,粗纤维含量下降。 以50mg/kg、100mg/kg和150mg/kg 3个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喷施紫花苜蓿,对其株高生长总体上表现为负效应,而对节间距和节间数的影响并不规律;对1级分枝数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有促进作用,高浓度有抑制作用;对2级分枝的影响表现为前2茬低浓度有促进作用,后2茬规律不明显;各处理的草产量均低于CK,粗蛋白质含量与CK互有高低,粗纤维含量均低于CK:叶绿素含量高于CK,而类胡萝卜素含量低于CK:返青率随喷施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以浓度为4g/kg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紫花苜蓿,各时间组合的草产量均高于CK。喷施效果最好的时间组合是刈后第7天喷施+刈后第21天喷施,其次为刈后当日喷施+刈后第21天喷施,而刈后第14天喷施+刈后第21天喷施增产甚少。刈后第7天喷施+刈后第21天喷施在株高、节间数、节间距和分枝数等各指标上均具有优势。
其他文献
用系谱分析法研究了东北地区168个杂交育成大豆品种与其祖先品种间的亲缘系数,估计了各祖先品种对辽,吉、黑三省大豆基因库的相对遗传贡献。结果表明,我国东北地区大豆育成品
玉米是杂种优势表现明显并有巨大经济效益的作物,也是杂种优势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模式植物。许多研究已经表明,在杂种优势形成的过程中,杂交种和亲本之间的基因表达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了更深入地探讨玉米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需要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以玉米幼苗期、抽穗期与灌浆期的叶片为实验材料,分析三个不同发育时期杂交种和亲本之间的基因差异表达谱,试图从基因表达的水平探讨杂种优势
AIM: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opioid receptor antagonists and norepinephrine on intracellular free Ca2+ concentration ([Ca2+]i) in mesenteric arterial (MA) smo
AIM: To find novel proteins that may bind to α1A-adrenergic receptor (α1A-AR) and investigate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the other two α1-AR subtypes (α1B-AR a
本研究通过对18个不同基因型水稻进行两次苗期水培试验,筛选出氮钾双高效型水稻品种。通过水培法对钾高效与氮效率不同的水稻品种的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钾高效与氮效率不同的水稻品种在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在不同氮钾组合处理下硝酸还原酶、抗氧化酶、抗性生理机制、光合生理机制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以期探明水稻的形态特征、抗性生理指标、光合生理指标与产量的关系,筛选氮钾
选用在中国北方收集到的47份杂草稻为材料,用0.5%、1.0%、1.5%的NaCl溶液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进行芽期试验,对中国北方杂草稻发芽期的耐盐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
以湖南桃源为试验观测点,对江汉—洞庭平原早稻和晚稻的主要当家品种与栽培环境中最重要的因子,即气象条件的关系作了多年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气象因素中的温度、光照和降
本文运用多元统计方法研究了乌头品质与土壤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得出:乌头单株产量y_1=-37.4062-43.7342xp+18.7325x_Cu+15.8305X_Zn;总碱含量y_2=1.3453+1.5009 xp-0.3319X_Cu
Aim:To investigate the oxacillin susceptibility restoration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by targeting the signaling pathway of blaR1bla
采用来自53—24°N野生大豆(Glycine soja)26份为材料,在8—18小时八种光照条件下研究并提出了来自各纬度材料在控光条件下的开花临界光周期(CFCP)。分析代表性纬度野生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