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1984-2017)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by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人才资源成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核心,成为各行各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能否培育出优秀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人才培养模式”至今,各式各样的改革轰轰烈烈,模式层出不穷,然而人才培养质量却始终不尽人意。90年代,学校提出“立足边疆、服务云南、办出特色”的办学思路,在此基础上,如何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成为学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内容。当下,云南大学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如何培养出“一流”人才,也成为学校不得不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基于此,本研究围绕学校三十年来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首先进行历史梳理,纵向上以时间为线索,探讨了我校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历程:1984年—1995年,由“专”才培养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1996年—2005年,面向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06年—2017年,围绕创新理念进行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中包括云南大学四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改革实践。横向上具体分析每一种模式之下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其次,通过文本分析和访谈,研究发现学校的人才培养在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人才培养模式由单一化逐渐向多元化转变、学分制逐渐完善、课程体系更加丰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程度愈加紧密。但是,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存在一些值得探讨和商榷的地方,譬如改革的内容不够全面且呈现出周而复始的特点;改革的周期越来越短,使改革效果难以得到检验;自上而下的改革缺乏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的认知度不高等。最后,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文章对学校今后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追问与探讨。
其他文献
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区域性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区域是否协调发展已成为该地区能否形成新增长极的关键因素。文章根据经济—资源—环
在移动互联网市场上,虽然鲍尔默很努力了,还在去年一口气推出了包括Windows8、WindowsPhone8等多款重量级产品,但微软从来没有打开过局面。现在,几乎所有的非iPhone智能手机生产
拉乙亥原为青海省贵南县所辖的一个乡,位于龙羊峡上游的黄河谷地,此地发现了中石器时代遗址群、马家窑文化遗址、齐家文化遗址及卡约文化遗址,是黄河上游罕见的具有文化连续性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各种宣泄不满、报复社会的个人极端暴力事件频频发生,目标直指无辜群众。有的甚至发展为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严重
目的本文通过建立可视法脑片膜片钳技术,研究发育期大鼠视皮层突触功能活动以及发育期大鼠视皮层脉冲时间依赖的突触可塑性(spike timing-dependentplasticity,STDP),了解视皮层
"纽曼大学理想"重在强调高校教育教学,"洪堡大学理念"意在引领高校科学研究,"威斯康辛思想"旨在推动高校服务社会。结合高校职能的不同侧重面、准确把握高校社会职能,对我国
乳酸链球菌素(Nisin)是目前发现的最安全的食品防腐剂之一。我国Nisin的年产量超过250吨,生产Nisin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发酵废液,全国每年仅Nisin产生的废液排放量就已超过5万
《实践论》和《矛盾论》是面向中国问题的哲学,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两篇核心著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在实践基础上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毛泽东
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世人的重视。学校教育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
论述了河南省有机肥资源的现状及其利用情况,分析了有机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