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活动的区位是经济地理学的核心研究议题,传统研究较多关注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和商业区位,而对于金融机构区位研究较少。随着金融地理学兴起,金融机构区位受到普遍关注,但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城市内部金融机构的区位和金融机构不同部门在不同城市的分布,而对于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的研究较少。在发展中国家摆脱经济二元化过程中,农村金融扮演着资金动员的重要角色,但往往成为国家金融发展的薄弱环节。我国县域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网点覆盖率低、空间分布不平衡等问题。伴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日益关注,解决县域金融服务薄弱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自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来推动农村金融发展。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经过多年的发展,县域银行业服务不足的问题得到一定改观,但网点覆盖率低、“三农”贷款难、支付不方便等问题仍然突出。对金融机构县域网点空间分布的研究,可以揭示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有效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提供政策建议。本文运用《河南省银行类所有指标报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上金融许可以及《河南统计年鉴》数据,在ARCGIS和SPSS软件的支持下,主要运用地图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体发展、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各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城乡分布及变化不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市辖区网点数多于县域,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集中在市辖区,农村类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网点主要集中在县域。随时间变化,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县域网点一直在减少,而市辖区网点先减少后增加;民营股份制银行县域网点从无到占据一定规模,市辖区网点不断大量增加;农村类银行县域网点先减少后又小幅增加,市辖区网点大规模的减少;邮政储蓄银行县域和市辖区网点均持续增加。(2)不同类型银行县域分布存在差异。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网点多的县域主要分布在中部及边界地区;大部分县域民营股份制银行网点很少,网点略多的县域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大部分县域农村类银行网点较少,网点多的县域集中在豫西北和豫中地区;邮政储蓄银行网点多的县域主要分布在豫东和豫西南地区。(3)银行网点数和银行网点密度空间分布变化不一致。银行网点增加的县域多分布在京广线以西,减少的县域集中在豫北以及豫东到豫东南地区;每万人拥有银行网点数增加的县域多集中在郑洛周围和豫西南地区,减少的空间分布很广,其中减少幅度大的县域多以豫北和沿京广线的豫中南地区;单位乡镇银行网点数增加的县域空间分布较为分散,减少的县域空间分布较广,其中减少幅度大的县域集中在豫北和豫西北地区。(4)城镇化率、人均GDP和固定资产投资率是影响县域网点总量的主要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城镇化率在2010和2014年的影响均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人均GDP的显著性水平略为下降,但仍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固定资产投资率在三个年份中均表现出极为显著的正相关。(5)不同类型银行县域网点分布影响因素不同。回归分析结果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类型银行差别很大,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县域网点主要受城镇化率、人均GDP和固定资产投资率的影响,民营股份制银行县域网点主要受城镇化率单一因素的影响,农村类银行县域网点主要受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率和贷款规模的影响,邮政储蓄银行县域网点主要受城镇化率、固定资产投资率和行政级别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