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机械臂用超弹性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xyj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器人技术在近几十年快速发展,已经应用于生产生活中,而机械臂作为机器人重要的执行末端,可执行抓捕,举重,装配等任务。目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多为传统的刚性机械臂,由合金结构的多个运动副构成,主要通过控制运动副控制其运动。但当运动复杂是会使刚性结构复杂化,质量、体积均增大,灵活性较差。模仿软体动物的柔性机械臂,体积质量较小,结构、驱动简单,运动灵活,可在狭小环境下进行操作,弥补了刚性机械臂在空间有限、操作精密、易碎物品上的不足。本文从材料角度考虑,利用了硅橡胶材料的超弹性,不同硅橡胶材料间在弹性模量、断裂延伸率上的差异设计柔性机械臂的复合结构,中心采用强度较高的PDMS硅橡胶支撑整个机械臂,外层选取弹性较好的Ecoflex系列硅橡胶在较低的气压下实现弯曲抓捕。并使用ABAQUS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对充气通道的形状进行了设计优化,对弧形气道、圆形气道及变截面弧形气道充气后的弯曲行为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并计算了每种结构的气压-曲率曲线,模拟结果表明弧形气道能在较小气压下达到更大的曲率。对柔性机械臂用的两种硅橡胶的固化工艺进行研究,研究固化时间、固化温度、AB两组分比例对硅橡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固化温度40℃-120℃、固化时间0.5-24h、A、B组分比例0.8-1.2对Ecoflex系列硅橡胶、PDMS硅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DMA、红外、XPS研究了玻璃化转变温度、化学基团和表面元素的变化,揭示了固化工艺对力学性能和内部结构的影响。得出Ecoflex 00-30最优固化工艺为60℃,4h,Ecoflex 00-50最优固化工艺为60℃,3h,PDMS最优固化工艺为60℃,20h。此外为了确保柔性机械臂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对两类硅橡胶老化后的力学性能进行测量、并通过DMA、红外光谱、XPS分析老化前后玻璃化转变温度、化学基团、表面成分的变化,分析老化机理,得出老化后主Ecoflex系列硅橡胶要是主链Si-O-Si键的断裂,PDMS硅橡胶主要是支链的断裂。柔性机械臂为两种材料的复合结构,研究了两种材料在全固化、半固化工艺下的结合情况,得出Ecoflex 00-30-PDMS-Ecoflex 00-30复合结构在60℃下全固化工艺性能力学较好。在此研究基础上,选取全固化工艺采用模具浇注的方式进行了柔性机械臂的制备。将制备好的柔性机械臂在气动平台上进行了气动实验,研究了快速、慢速充气方式、不同外层材料对柔性机械臂运动行为及循环性能的影响,对其弯曲抓捕行为进行综合评估。得出Ecoflex00-50所需气压较Ecoflex00-30大,慢速充气下的循环性能优于快速充气。
其他文献
<正>2017年二季度,养殖市场行情整体呈回落趋势,大宗原料和饲料产品价格环比以下降为主,饲料需求不旺,产量较上年同期下降5.2%。1基本情况1.1饲料生产基本情况据180家重点跟
学生成绩是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考核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重要指标,其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对教师的授课质量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传统方法
羊水栓塞是产科严重致死性并发症,需要全院医护人员熟练掌握羊水栓塞的抢救流程和细节,在救治时能够形成一个高水平的团队,以减少羊水栓塞患者的不良结局。及时识别羊水栓塞
民俗习惯是解决社会纠纷的重要依据,与国家法之间存在着冲突和矛盾、合作与补充。传统社会和现代法治之间的裂隙、法律的漏洞或不确定性为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为了预控双重螺旋法加工齿轮副的啮合特性,研究基于圆弧刀廓的双重螺旋法加工齿轮副齿廓修形对齿面接触性能的影响。首先推导采用圆弧刀廓、双重螺旋法加工的齿面方程,基于Ea
赵树理在《小二黑结婚》和《"锻炼锻炼"》中,成功地塑造了"三仙姑"和"小腿疼"这两位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他用戏谑的、喜剧化的人物表现手法,揭示了在新时代环境下传统女性陈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逐渐提升,人们对于禽类以及肉类、蛋类的需求程度也呈现出了逐年增多的趋势,这就给我国农村地区的畜牧养殖行业带来了很
首先对软土路基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并对当前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当前主要的软土路基处理技术进行了探讨.
<正>1月8日下午,学院2015年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礼堂召开。学院党委成员李乐民、马金旗、张京、刘金增、董希琳、王庆年、张平、张立勋、王玉彬,全体干部、职工、战士参加大
期刊
目的:调查分析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症状对其睡眠质量影响。方法:选择2003-07-24/2003-07-30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