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贵阳文通书局研究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bear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之鸿创办的贵阳文通书局,因其资金雄厚、技术设备先进,在当时较为落后的贵州开创了近代企业的先河。早期的文通书局,随着规模的扩大,职工人数不断增加。为了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用纸和销售问题,华之鸿花巨资建立了永丰纸厂,成立了图书部,随后又在省内各市县设立门市部或销售点。至抗战前文通书局在贵州已有一定的影响。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全国主要出版机构遭到日寇重创。此时的文通书局机遇与挑战并存,继任者华问渠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经营、聘用优秀人才的同时,积极开拓市场,最终获得发行国定本中小学教科书的权利,从而奠定了其全国七大书局之一的地位。战时文通书局迅猛发展,出版发行事业成绩斐然。它以普及近代资本主义文化思想为基础、以抗战爱国为主旋律、以大众和学生教育为对象、以贵州本土文化为特色。出版的图书达200多种,同时还创办了较有影响的综合性期刊《文讯》。文通书局发展的原因可归结为:客观上利用优势、抓住时机;主观上以华问渠为代表的文通人顽强拼博、锐意创新、精诚团结、甘于奉献。文通书局是当时贵州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民营企业,它对贵州近代化进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工业化和文化大众化两个方面。对当前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贵州来说,如何结合本省的实际,加快发展本地的经济、文化,抗战时期文通书局的有关举措和主张是值得借鉴、有所启示的。
其他文献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收到杂志社通知
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同时也是四川省未来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加大对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法应对方面积极探索,特别是在提升人口质量、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保障老年
李维格与近代著名的汉冶萍关系密切。在任汉阳铁厂总办期间,李维格对汉阳铁厂的改良扩张贡献巨大,产品质量得到改善,结构得到优化,短期内实现扭亏为盈。1908年,汉冶萍公司成立后不
新四军各级党政领导在安徽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中,既严格贯彻执行党中央和华中局的指示精神,又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虽然因各种主客观原因起步较晚,但发展却较快,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