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地壳物质构造动力调整作用

来源 :中国地质科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wxxzz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中下游矿带峡峙在华北地块(大别地块)和扬子地块(江南大陆)之间,中生代以来大别山地块向南仰冲推覆约80公里,扬子地块盖层强烈褶皱,冲断缩短43%,铸成了长江中下游一带狭长,大陆地块弧形接合带的前陆缩短带。地质力学称之为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前弧构造带,两大地块在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200-120Ma)平均以0.075cm/y速率收缩,致使两大地块基底在深部发生构造动力调整—构造重熔,约相当于地壳缩短体积的基底岩层(811800 km~3)重熔成接合带的燕山期岩浆火山活动产物并伴有内生金属成矿作用。重熔的华北(大别)闪长质富铁基底(铁块),扬子花岗质富铜基底(铜块)作为主要矿源,对长江中下游铁,铜矿带的形成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在两大地块的接合带附近形成混合物质场,长江中下游地壳的结构调整和组成调整特征相互印证,反映了构造动力对地壳物质的调整规律。
其他文献
摘要的撰写与翻译是毕业论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针对近几年在冶金材料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撰写与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办
《诗八首》是中国现代主义诗人穆旦的经典之作。本文以“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法”对它进行了整体性的解读,比较清楚地分析了《诗八首》所蕴含的关于爱情的各种辩证关系,并从整
许多学者(马宗晋等,1986;张肇诚等1994;洪汉净等,1994,1997;黄圣睦等,1996)通过对本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及邻区强震活动的研究,逐渐认识到:在一定时期内,中国大陆及邻区内强震活动有相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