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生产信息服务与农户氮肥施用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raksu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氮肥施用量及平均强度长期居高不下,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和生态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有大量研究实证分析农户科学施肥的制约因素,表明缺乏科学生产信息和技术知识是农田氮肥不合理使用的重要原因。随着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在农村的普及,农业信息化为新型农业技术服务提供了新的契机。但是,农田氮肥管理具有一定复杂性和特殊性,科学的肥料使用需结合土壤养分含量、苗情等众多因素,信息化手段能否改善农田氮肥使用,促进农业生产向高效、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尚未进行系统和大规模验证。本文基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化肥减施增效技术信息化服务系统建设研究”,进行了新型农业生产信息服务研究设计,即以企业为信息服务提供主体,以多主体参与为依托,以移动通讯技术(主要为文本短信)为服务载体,以精准化农业生产技术为服务内容,以土壤养分测试、田间监测等技术手段为科学依据。通过对2016-2017年150个玉米种植户的追踪调研数据的分析,旨在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新型农业生产信息服务是否会被农户接受且采纳?若不采纳,原因有什么?是否存在其它创新机制可以提高农户对农业生产信息服务的接受程度?(2)新型农业生产信息服务是否会对农户的氮肥使用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在不同规模农户之间是否存在异质性?(3)这种新型农业生产信息服务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回答以上问题对于促进农户减施氮肥、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和实现农业信息服务落地和推广会有重要的意义和实践价值。研究发现:(1)新型农业生产信息服务模式下的农户技术采纳率较低,且农业生产信息的传播为单向线性交流,具体表现为农业生产短信息的接收和采纳率仅为29.7%,且互动交流率仅为7.3%。(2)使用手机在线社交软件、高教育水平、以及接受过土壤养分测试服务的农户更倾向于采纳农业生产短信息,而年龄大及经营面积大的农户短信息的采纳率较低。(3)家庭经营规模较大的农户氮肥过量现象较轻。新型农业生产信息服务能促使更多的农户尝试进行氮肥减施,但在短期内对氮肥减施数量没有显著作用。(4)创新推动者服务能显著提高农户农业生产信息的采纳率,且相较于纯农业生产信息服务更能够促进农户氮肥减施,但在短期内并不显著。(5)由企业提供的新型农业生产信息服务服务主体目标多为大户,且服务模式依托于科研项目,缺乏激励,从长远来看此种服务模式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促进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合作开展农业新型农业生产信息服务;建立区域内农户农业生产信息交流平台;鼓励各级农业技术服务人员驻村服务;促进规模化经营和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小范围精准施肥建议;借助信息通讯技术推广科学施肥技术等建议。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临床医院配置的现代大型医疗设备越来越多,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与医学研究中扮演了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医学影像呈现出实时化、海量化、功能化的趋势。为了辅助医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X线在急性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踝关节损伤患者,均于伤后24h内接受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X
为了提升学生党员素质,文章以北京化工大学为例,首先阐述了研究生党员骨干培养的实践意义,然后分析了研究生党员骨干培养的路径,包括树立特色理念,传承骨干力量,实行学员成长
分别采用烘箱变色法和转矩流变仪法对自制的纯有机热稳定剂进行了静态热稳定性和动态热稳定性研究,并与其他4种市售热稳定剂进行了对比,同时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给水管材
开放大学建设管理创新要重点研究管理思想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法创新,要以开放大学本质特征和功能为主体目标,将管理思想从封闭性管理向开放性管理转变,从被动性管理
介绍了三机共挤芯层发泡PVC管材的生产工艺流程、配方及挤出生产设备。
<正> 根据(72)一机技字074号文件“关于加强援外热带电工产品三防试验鉴定工作的通知”及辽、吉两省发出相应的通知指示精神,对电线电缆进行湿热和霉菌试验鉴定。这次试验投
期刊
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开通心脏表面的梗死相关血管固然重要,但心肌组织水平灌注不良,即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严重影响其临床预后。因此,心肌微血管的功能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处于攻坚阶段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的形势下,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特别是思维正处于
生态伦理是人与自然的伦理,它以自然的内在价值和道德权利为前提,将人类的道德关怀从人类社会延伸到非人类生物和整个自然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