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摸清双流区耕地分布、数量和质量状况,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本研究在ArcGIS10.2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简称CLRMIS)V4.0的支持下,以土壤类型分布图、行政区划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等进行叠加求交划分耕地地力评价单元,建立土壤管理、立地条件、土壤养分、耕层理化性状和土壤质地等双流区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采用累积频率曲线法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得到双流区耕地地理评价结果。本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双流区土壤pH值介于5.5-8.5之间,中性及弱酸性居多。将双流区耕地土壤养分进行分级分析,当前双流区有机质含量区间为3.5-56.3g/kg,主要分布在极缺、很缺、缺乏、中等、丰富、很丰富六个等级之中,各等级面积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0.1%、0.7%、17.1%、40.3%、25.5%、16.3%;全氮含量区间为0.28-3.50g/kg,主要分布在极缺、很缺、缺乏、中等、丰富、很丰富六个等级之中,各等级面积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0.6%、3.1%、8.9%、38.3%、31.2%、17.9%;碱解氮含量区间为32-146mg/kg,主要分布在很缺、缺乏、中等、丰富四个等级之中,各等级面积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2.8%、58.6%、37.1%、1.5%;有效磷含量区间为1.5-19.3g/kg,主要分布在极缺、很缺、缺乏、中等、丰富、很丰富六个等级之中,各等级面积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1.3%、1.7%、11.6%、19.9%、27.7%、37.8%;速效钾含量区间为16-238mg/kg,主要分布在极缺、很缺、缺乏、中等、丰富、很丰富六个等级之中,各等级面积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2.2%、16.4%、54.5%、17.1%、6.7%、3.1%。(2)将评价结果归入全国耕地地力等级体系,将双流区的二、三、四、五、六等级地分别归为全国等级中的二、三、四、五、六等耕地。双流区各等级耕地土壤均包含的土属有棕紫泥土、棕紫泥水稻土、紫色冲积水稻土、红棕紫泥土、红棕紫泥水稻土。二等占30.88%,三等地占30.15%,四等地占28.43%,五等地占9.33%,六等地占1.21%。(3)从总体来看,双流区各等级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偏缺乏,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处于缺乏水平,为限制该地生产的因素之一,可增施有机肥,熟化培肥土壤。虽然双流区水资源丰富,但农业利用率较低,农田灌溉条件总体较差,应兴修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