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农药对淡水生态环境初级生产者的影响,进而为农药的合理安全使用、农药在淡水环境中的生态效应评价以及保护淡水生态系统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以绿藻门的椭圆小球藻和蓝藻门的螺旋鱼腥藻作为测试生物,对反映两种藻类生物量的指标——干重、叶绿素a含量、细胞浓度和藻液吸光度进行对比,最后采用分光光度法连续10-15天测试了25种常用农药对这两种藻类的毒性大小,获得以下结论:(1)能准确反映藻类生物量的指标——干重、叶绿素a含量和细胞浓度,与藻液在680nm处的吸光度(OD680)间存在很好的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r都大于0.99。说明藻液吸光度也是反映藻类生物量的一个良好指标,从而探索出快速测定藻类生物量的方法,即吸光度法,进而为利用淡水藻类客观准确地监测环境、反映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状况奠定了基础。(2)农药对藻类的中长期连续毒性呈现以下规律:先逐渐增大,至最大毒性后再逐渐减小,并且在低浓度下对藻类生长大多有一定的促进生长作用。(3)除了噻枯唑、己唑醇、辛酰溴苯胺、西草净、除草通、氟氯氰菊酯、速灭威和三唑磷等8种农药外,其他17种常用农药对螺旋鱼腥藻的毒性较椭圆小球藻大,螺旋鱼腥藻对它们敏感。(4)三类农药对椭圆小球藻及螺旋鱼腥藻的毒性大小依次为: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5)农药在低浓度下能刺激藻类生长。除己唑醇和哒螨灵外,其他23种农药对椭圆小球藻和螺旋鱼腥藻存在生长促进效应;最小效应为0.03%,是0.1mg/L除草通在第12天时对椭圆小球藻的生长促进,最大的是45.64%,为0.5mg/L的二嗪磷在第10天对螺旋鱼腥藻的生长促进。(6)除有机磷类农药外,其他种类的农药也存在引起“水华”的风险,毒性大的农药也可能引起蓝藻产生“水华”。苯霜灵、丙环唑及苯丁锡在低浓度下对螺旋鱼腥藻的刺激生长作用高达14.07%、29.03和%29.62%,西草净、扑草净和绿草定均表现出大于20%的生长促进,尤其是扑草净,它对螺旋鱼腥藻的毒性大,但在低浓度0.02mg/L时表现出高达36.63%的生长促进作用,速灭威对螺旋鱼腥藻毒性大但其1mg/L在第10天也有14.74%的生长促进效应,这些都有可能引起“水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