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旅游业在强劲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当地环境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何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类景区的重要目标,而对景区可持续发展现状的准确评价则是科学制定景区发展目标的基础。张家界大峡谷景区自2011年营业以来,旅游人数急剧增长,从2011年的51万人次到2019年的360万人次,年均增长38.50%,对景区内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本论文以张家界市大峡谷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旅游生态足迹方法,构建旅游餐饮、住宿、交通、观光、购物、娱乐六个要素组成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对2013-2019连续7年景区内的旅游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动态计算分析,并对景区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根据景区现状提出了相应建议。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在研究时间段内张家界大峡谷景区始终处于旅游生态赤字状态且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年均生态赤字为-5888.00hm~2,年均增长率为105.39%。景区内旅游生态足迹总量逐年增加,7年内年均生态足迹总量为13773.41hm~2,年均增长1572.86hm~2,增幅为15.48%,游客数量的大幅度增长是导致生态足迹总量逐年增加的原因之一。景区内生态承载力基本保持稳定,年均生态承载力为7883.98hm~2。(2)张家界大峡谷景区旅游交通和旅游观光是旅游活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部分。旅游交通和旅游观光占生态足迹占生态足迹总量的68.18%。(3)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旅游人数快速增长是推动旅游生态赤字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旅游人数与旅游生态赤字的相关系数达0.9949。(4)提倡绿色出行,合理选择交通工具与出行方式,是降低旅游生态足迹占用,实现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尽量利用现有自然条件,以自然风光为主,打造绿色旅游基地。并且对景区进行统筹规划,对游客餐饮、住宿进行分流,减少游客在张家界大峡谷景区内的化石能源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