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占款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数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kche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题目为外汇占款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数量研究,关注点在近年来外汇占款激增状况下所带来的货币供给增加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实施上所面临的困境。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稳定,并促进经济增长。人民银行作为货币政策制定部门,要做到的也就是要使货币政策的实施达到保持货币稳定,并促进经济增长。本文将这两个目标看作是评判我国货币政策是否有效的标准。研究外汇占款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可以对当前外汇占款飞速上升和物价上涨两个问题联系起来看,从外汇占款角度看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控制带来了多大的影响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从数量关系上做出实证研究。鉴于我国外汇占款问题的产生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人民币的强制结售汇制度密切相关。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将人民币汇率变动定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考虑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浮动制度的政策。再从统计数据看,外汇占款在2005年4月开始超过基础货币量的规模。所以本文将整个时间段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这整个时间段分割为2000年1月至2005年3月和2005年4月至2010年6月两个时间段来分析。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从货币内生性问题开始,根据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得出外汇占款与基础货币的关系。为外汇占款会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影响提供理论支持。再根据过去文献对货币政策的传递渠道进行梳理,找出货币供应渠道、利率渠道、汇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信贷渠道作为五个大类的货币供应渠道。再建立模型,通过统计检验剔出不重要的变量得出恰当的数量关系模型。在建立了协整关系模型后,寻找变量之间的长期影响关系与短期动态的修正关系,用脉冲响应函数度量各变量对货币政策冲击的数量效果。本文共分为6章。第1章作为前言部分,包含了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本文研究思路和特色。第2章外汇占款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关系认识,主要是整理并梳理讨论已有研究文献和成果在此问题所做的贡献。具体内容,从货币内生性问题开始,弄清楚研究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有价值的。再从外汇占款与货币政策的关系讨论,分为外汇占款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和冲销干预对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最后再从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发展,将视角聚焦在我国情况,对我国已有的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和数量关系研究方法进行了回顾。此部分作为文献综述部分为后面一章所做的理论分析提供了思路,也为后面的实证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第3章外汇占款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关系的理论分析,为本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既对前面一章的文献综述部分进行了总结,也为后面的实证分析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第一部分对外汇占款、外汇储备和货币政策有效性概念的界定与剖析,是对本文三个关键词的概念做出在本文中的一个概念界定为后面的统计口径的选择提供依据。接着的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理论分析,从基础货币与外汇占款的关系入手,说明了外汇占款的增加将会带来基础货币的增加,基础货币作为高能货币进入银行体系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带来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阐述完外汇占款对货币供应量影响的理论后,再对货币政策的传递渠道提出了讨论。并于第3节总结理论结果为后面的模型建立提出思路,认为1、外汇占款导致了基础货币的变动,且两者呈现正相关;2、外汇占款从货币供给渠道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递;3、外汇占款增加制约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第4章内容作为实证分析前的准备工作。提出了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模型的设定和数据收集、描述性统计。模型设定上,考虑到关注的是货币政策有效性,将居民消费指数CPI作为了被解释变量,外汇占款作为一个固定的解释变量,其他变量则作为待定变量将在实证部分通过统计检验对其进行剔除。数据上采用了外汇占款、外汇储备、M1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余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一年期银行存贷款利率等数据作为初始数据,时间窗选择为2000年1月到2010年6月的月度数据。再针对后面的实证需要,对除了百分数为单位的数据进行了对数化,并采用X11方法消除季节影响,采用HP滤波法分离出变量的趋势量和波动量。第5章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数量关系实证分析,是本文实证部分的主要章节。首先对关键变量做了相对应的描述性统计,国际收支对外汇储备积累的影响、外汇占款增长与基础货币存量在数量比较上的关系、外汇占款对货币当局负债结构的影响。再分别对前面所提出的理论结论进行相应的实证分析建立协整方程对理论结论从数量关系上做出相应的解释。三个结论都根据实证所得结果得到了支持。第6章对所得实证结论的进一步研究分析。考虑到汇率制度在2005年发生了变化,将2005作为分割点把整个时间段2000至2010年十年分成了前后两个时间段,考察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在两个时间段中的不同。再通过误差修正模型讨论了变量之间的长期影响关系与短期动态的修正关系,并用脉冲响应函数度量各变量对货币政策冲击的数量效果。从所得实证数据结果看,第3章的理论分析所得的三个结论都得到了证实。从2000到2010年整个数据时间段看,外汇占款月度平均增长率达到2.12%。所以即使外汇占款变化引起的CPI指数弹性系数只有0.033%,但是从多年累积来看,其对CPI指数的正向推动不可忽视。分时段看,在2000-2005年初,外汇占款与CPI指数间协整关系的控制变量主要是信贷渠道代理变量金融机构贷款起着作用,一年期贷款利率和资产价格渠道代理变量上证综合指数所起作用不大。而在2005-2010年上半年截止看,外汇占款与CPI指数协整关系不再长期稳定存在。建立的协整关系采用了HP滤波法所得外汇占款波动量来与CPI指数构建协整关系。本时间段的外汇占款波动量作为解释变量说明外汇占款的增加不再是影响CPI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而是变成了外汇占款在增长趋势上的波动量成为了影响CPI指数变化主要因素,对CPI指数弹性为0.6。ECM分析结果说明,无论在全时段里还是分时段看协整关系短期内对CPI指数变化都为抑制效应。具体到影响的期数看,脉冲响应函数显示,全时段时外汇占款一单位正向冲击对CPI指数的负向影响达到15期,2000年至2005年则表现为正向影响并一直持续,2005年至2010年保持较长的负向影响,并且在初期呈现小幅波动。本文的特点主要有两点:1.从央行资产负债表和货币政策传递渠道作为理论基础,得出理论结论。再根据文献中学者们常用的线性模型,从不同货币政策传递渠道的各种变量构建协整方程,用逐一排除法对变量进行排除得到最终协整关系。从理论结论到实证的逻辑顺序,清楚地阐释了外汇占款对CPI指数的影响及两者变化的数量关系;2.从观察外汇占款量的变化以及我国汇率政策的变化,用分时段的方法考虑协整关系,得到了两个时间段因汇率制度的改变协整关系也发生了改变。说明了不同时间段,我国对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关注点也应做出相应改变。当然鉴于作者能力的不足和时间的有限,在一些问题上还没有更加的深入研究。本文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注点落在物价稳定上,但是经济增长作为次要目标并没有涉及。如果将其加入会是一个较好的补充,但是GDP数据最小时间跨度是季度数据,如果要得到月度数据需要采用一些诸如插值法来估计,效果是否好是个疑问;模型的建立上没有对模型设定进行足够的统计检验;从其他因素对CPI指数影响的剔除来看,只是从货币政策不同传递渠道进行的剔除,这上面可能还有考虑不周的地方。近年来,在货币增加的同时,以前不以货币计价的东西也开始进入了市场并吸收了货币。比如从金融深化的观点入手来分析外汇占款带来的货币增加在其方面的影响也会是个不错的创新。
其他文献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革命美术工作者,始终坚持为抗战服务和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政治方向,深入人民群众和抗战生活之中,不断地学习民族传统和探求中国风格,创作了很多具有浓郁民族特
铁路运输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比重和作用,我国的铁路发展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国铁路建设规划,到2020年中国高速铁路总里程将突破18000
近年来,随着微波器件与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现代雷达和通信等领域对微波混频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降低系统噪声系数,提高系统接收灵敏度,超外差式的接收机模型在越来越多的
<正>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是女性内生殖器(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以少腹疼痛、坠胀、痛引腰骶
开元十六年(公元727年),渤海国第二代王大武艺遣使赴日,表达了其“亲仁结缘”,“永敦临好”的愿望,开启了双方长达两百多年的交往。渤海国主动遣使朝聘日本,主要是为了与日本
二十世纪前期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使本雅明痛感历史时间观念在革命意识中的重要性。他借用犹太神秘主义中的弥赛亚观念,重新阐发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共产主义运动的现实性
人情消费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前延续至今的传统,是维系彼此之间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不少地方的农村涌起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