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同种异体骨髓基质干细胞人工骨修复兔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u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及培养  目的:熟练掌握如何在体外培养和传代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为进一步实验打好基础。  方法:使用0.25%的胰酶消化法从兔股骨髁取全骨髓进行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培养,通过骨髓基质干细胞表面 CD44抗原表达阳性的特性鉴定,应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活性能力。  结果:从兔股骨髁取全骨髓进行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原代及传代培养,经 CD44一抗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证实培养的细胞为骨髓基质干细胞,并通过MTT法检测其活性正常。  结论:用0.25%的胰酶消化法成功培养出原代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免疫细胞化学鉴定证实培养的细胞为骨髓基质干细胞。培养出的基质干细胞的增殖生长活力正常。  第二部分 GFP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在正常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及转染率情况。  方法:以质粒为载体,脂质体介导绿色荧光蛋白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用相差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并检测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转染情况。  结果:以质粒为载体,脂质体介导绿色荧光蛋白转染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转染率可达40%,经过进一步筛选可达95%,同正常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特点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本实验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仪筛选方法证实了在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中导入 GFP不会影响原细胞的生物活性。GFP可以作为观察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活性的检测工具。  第三部分组织工程人工骨制备及体内降解观察  目的:探讨兔成骨细胞在聚乳酸与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后形成的人工骨材料体外培养的生物学行为反应。  方法:将兔成骨细胞与聚乳酸人工骨进行体外复合培养,采用荧光纤维镜、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进行检测,观察兔成骨细胞在聚乳酸人工骨上的粘附能力和生物学行为。  结果:将兔成骨细胞和聚乳酸人工骨体外复合培养6天后,成骨细胞贴附于人工骨表面。电镜下观察见细胞形态正常,胞浆内有丰富的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可观察到细胞间形成一定的连接。  结论:成骨细胞可以在复合人工骨材料中粘附、增殖和分化,成骨细胞复可以在复合人工骨进行的体外成骨。  第四部分复合人工骨对兔骨缺损修复的研究  目的:研究复合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人工骨在兔桡骨缺损模型中的成骨和降解机理。  方法:在兔桡骨骨缺损间植入人工骨,另取对照组,术后8、12、16周处死,将取出的组织进行影像学、扫描电镜、组织学等检测,研究骨缺损区的生长情况。  结果:在培养7天及14天后碱性磷酸酶阳性细胞数实验组多于对照组;实验组钙化结节数量和面积在培养21天后明显多于对照组。在植入体内后,复合人工骨材料逐渐降解且被新生骨组织替代。通过聚乳酸降解后形成的孔隙及材料本身新生骨组织长入人工骨材料中,兔桡骨骨缺损处16周时基本融合,大量新生的编织骨及类骨样物质替代对照组的材料。  结论:复合人工骨在体内可降解并具有良好的骨传导作用。人工骨植入体内后吸附周围的蛋白等物质形成纤维网状结构并促使其钙化,我们称之为骨(钙盐)沉积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矢车菊素-3-0-葡萄糖苷(C3G)是黄酮类化合物的一种,大量研究表明C3G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本研究通过验证C3G溶于保湿凝胶能够渗透昆明(KM)小鼠皮肤,以此为基础观察UVB辐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之一,占儿童肿瘤死亡人数的15%,其恶性程度高,可早期转移至骨髓、骨组织,预后较差,故深入研究NB的发生、发展机理至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