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凝血酶与腺苷核酸适配体功能化纳米探针识别的分析方法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viv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探针技术和核酸适配体识别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新型探针技术和分子识别模式,在生物分析、药物检测、食品安全检测、临床检验、环境分析等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发光分析技术因为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等优点,近年来也越来越受重视。论文以凝血酶和腺苷特异结合核酸适配体功能化金纳米粒子构建新型纳米探针,结合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和金染、银染信号放大技术,以及均相共振光散射技术,建立了适用于凝血酶和腺苷高灵敏检测的方法体系。相关分析技术的发展,对于丰富纳米探针和发光分析技术理论,拓宽其应用具有积极意义。首先,将核酸适配体功能化金纳米粒子与核酸适配体识别技术相结合,以凝血酶为模式分析物,结合纳米金溶出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技术,建立基于核酸适配体功能化金纳米粒子识别的凝血酶化学发光新型检测方法。方法检测限达0.3×10-10 g/mL。其次,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以凝血酶蛋白为模式分析物,采用凝血酶特异核酸适配体识别凝血酶,并通过特异识别反应将凝血酶核酸适配体功能化纳米金探针组装到固相表面,进一步在纳米金颗粒表面进行金的选择性沉积,实现第一次信号放大,然后采用溶出化学发光检测实现第二次信号放大,使得该生物传感系统的灵敏度大大提高。接着,针对金染化学溶出相对费时的问题,第四章继续以凝血酶蛋白为模式分析物,采用凝血酶特异核酸适配体识别凝血酶,并通过特异识别反应将凝血酶核酸适配体功能化纳米金探针组装到固相表面,进一步在纳米金颗粒表面进行银的选择性沉积,实现第一次原位信号放大,然后采用溶出化学发光检测实现第二次信号放大,建立一种适用于凝血酶超痕量检测的新型方法体系。方法检测限达0.3×10-12 g/mL。最后,将纳米探针技术、核酸适配体识别与共振光散射检测技术联用,通过均相体系中腺苷与其特异结合核酸适配体识别反应,使形成网络聚集结构的金纳米结构解聚,可引起共振光散射信号强烈变化。基于此,建立了核酸适配体识别的均相检测腺苷的新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复方芪麻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制剂中黄芪、天麻、化橘红和川芎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的含量:色
镉是一种工业和环境污染物,一旦被人体摄入易在体内积蓄从而引起人体多系统、多器官损伤。肝脏、肾脏为镉在体内蓄积和损伤的主要靶器官。在细胞内,线粒体因其在氧化供能与介
目的:通过对两种手术室空气细菌学监测比较,研究手术室空气洁净度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普通手术室进行的腹部手术4927例为A组,在层流手术室的腹部手术5038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2017年7月28日,江苏政务服务网开通满月,当天,江苏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公布了首份"运维报告",公布了江苏各级政府、部门在政务服务网办理事项、服务情况等方面的统计考核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