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自航耙吸挖泥船疏浚优化控制研究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ytc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疏浚作业能力已取得长足发展,疏浚设备也随之得到更新。我国疏浚设备朝着大型化和自动化方面发展,但是对疏浚高效化方面还缺少研究,在现有的疏浚设备基础上提高疏浚性能、提升疏浚效率是我国疏浚事业亟待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基于此开展耙吸挖泥船疏浚机理研究,探讨疏浚优化工况方法,对提高挖泥船疏浚效率具有重大意义。本课题从耙吸挖泥船疏浚机理出发,建立基于控制的耙吸挖泥船数学模型,通过对疏浚过程和生产效率的智能评估与分析,采用模型预测控制(MPC)技术,获取疏浚优化的最佳策略,实现在不同土质和不同疏浚装备工况条件下的优化控制。首先在考虑土壤等因素的影响条件下,论文建立基于控制的耙吸挖泥船挖掘装舱过程的数学模型,对耙头挖掘过程和泥舱沉积过程进行了机理分析与数学建模,并采用挖泥船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可用于MPC控制设计。其次在系统分析和研究挖泥船疏浚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在线疏浚优化的方法,优化的目的是使挖泥船在完整疏浚周期内的产量最大化。MPC控制器由数学模型、目标函数和优化器三个部分构成。疏浚优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系统耦合,多约束条件问题。本文将遗传算法运用于MPC控制器的优化器,使优化器能在大搜索空间中以相对较少的时间达到最优值,寻找到最佳的可控疏浚参数。然后采用“新海凤”号自航耙吸式挖泥船工程实测数据对该MPC控制器及其优化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并与现有控制技术进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MPC优化方法能够使挖泥船的疏浚周期缩短10%~18%,周期产能提高10%。最后采用LabVIEW开发了基于MPC的疏浚优化控制系统人机界面。系统根据周期产量和时间效率对疏浚性能进行评估,给出历史最优疏浚周期以及与疏浚工况条件相适应的最优可控参数,以达到疏浚产量最大化,提高挖泥船的疏浚效率和性能。
其他文献
药品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训对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医药行业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迅速普及,实训教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有效的护患沟通是构建护患间良性互动的桥,良好的沟通将直接影响患者住院期间的整体护理质量,同时也是护生实习期间的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内
近来,城市中心"打车难"似乎成了许多城市的通病,而且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本文以南京现有解决"打车难"问题的相关政策为研究对象,分别调查评估其可行性,并最终提出一套
互连结构是电子器件与印刷电路板之间机械固定及电气互联的关键部位.针对当前互连结构退化过程监测困难与表征信号难以提取问题,首先,通过分析QFP封装互连结构的失效模式及机
近年来,我国经济技术不断发展,在汽车、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工业和商业领域取得一系列显著成就,新能源汽车、城市地铁、电车、电梯以及重型机械挖掘机、起重机等的生产和使用规模不断扩大,甚至居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些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制动能量,比如汽车在市区行驶产生的制动能量约为总驱动能量的30%50%,牵引轨道列车产生的制动能量约为牵引网供电能量的30%,在工业领域,例如液压挖掘机运行中仅有发电
为改善10 kV配网侧电能质量,针对传统UPQC与DVR对电压暂降具有补偿深度不够、补偿时间不长等不足,提出了将超级电容储能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拓扑结构相结合,形成并联型模块
目的本研究观察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进行临床试验,研究对象为中风后抑郁症病人。治疗组(穴位埋线、基础治疗和常规针灸
目的:总结继承导师儿科临证运用经方的经验及学术思想。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整理、导师口述、临床病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果:全文分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应用经方思路
目的:本论文研究基于导师长期的临床实践,以中医学辨证理论为指导,以历代文献为依据,并结合现代医学对ApoE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认识,通过临床观察,探讨缺血性
随着信息安全威胁的不断更新,APT、社会工程等新型攻击手段层出不穷,攻击者往往采用综合性的手段对目标进行持续性的探测和攻击,检测和防御难度显著提升。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网络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