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sle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理论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土木工程学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抗震设计理念,引起广大学者的极大兴趣并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是基于性能设计方法中的一种。现行抗震规范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第一步先按照基于强度的方法进行结构设计,然后第二步对设计的结构进行变形验算。而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一开始就以结构位移为控制参数进行结构设计,从而能较好地把握结构在地震下的行为。本文回顾了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过程,介绍了抗震发展的各个阶段:静力理论阶段、反应谱理论阶段、动力理论阶段以及现在广受关注的基于性能的理论阶段(PBSD);对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思想以及具体设计步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论述了方便实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并应用于一幢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同时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所设计的结构进行了Pushover分析,评价了该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震水平。通过设计实例可以看出,由于位移比强度更能体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因而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比现行的基于强度的抗震设计方法更加简单,从概念上来讲也更加清晰,同时直接基于位移方法设计的结构确实比规范设计的结构更能有效控制结构的位移。
其他文献
再生保温混凝土解决了建筑资源再生及建筑节能两大问题,为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再生保温混凝土不仅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
我国滨海地区分布着大量高含水率、高孔隙比、高压缩性、低抗剪强度的软弱土。对于高含水率滨海软土地基如滩涂淤泥,往往需要对其进行排水固结处理以提高抗剪强度供直接应用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等级公路正投入建设。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以其较强的跨越能力,合理的受力特性,良好的结构整体性能,舒适的行车感觉等特点而得到
结构设计中如何减轻结构重量,设计建造出更轻更稳固的建筑一直都是建筑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结构的优化设计正逐渐被广大结构设计人员采纳和使用。工程结构设计可分为
型钢高强混凝土组合结构是组合结构和高强混凝土两种结构形式推广新技术的优化组合,不仅具有普通型钢混凝土结构承载力高、刚度大、抗震性能好、延性好、防火性能高等优点,而
本项目来源于220kV塔河-漠河输电线路新建工程。该工程为中俄石油管道正常运行提供必需的电力设备。对于输电线路,风荷载作用在沿途电线上,引起水平弯矩,使桩基础受上拔力。
带抗剪环的钢管混凝土柱-环梁节点因受力可靠、制作简单、施工简便、造价较低等优点,近几年已成为钢管混凝土结构中广泛应用的连接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节点形式。环
自世界能源危机爆发以来,各国对建筑节能日益重视,外墙外保温系统作为改善和提高建筑保温性能的有效途径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及,可随之而来的保温层开裂、墙体渗水、节能失
型钢混凝土(SRC)结构具有承载力大,抗震性能好,耐腐蚀性能高和技术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在多高层建筑中应用日益广泛。与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相比,目前国内外关于SRC结构抗火性
在传统的建筑工程中,基础主要用于承担建筑物的竖向荷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的迅速增加,高层建筑成为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桩基础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水平受力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