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社区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研究——以云南少数民族为例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认同是政治体系正常运行的合法性基础,人类政治建构无不以获取政治认同为主要目标,其中国家认同是政治认同的最高表现形式。当今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由多民族组成,少数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冲突屡见不止,与此同时,不少少数民族也实现了与国家的融合共处。少数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冲突或融合,反映着政治认同的不同状况。少数民族与国家之间相互融合的政治认同状态如何形成?如何构建与完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整合机制,这是本研究试图回答的问题。政治认同的形成是认同主体、认同客体及相关因素的“三位一体”互动过程,认同主体以一定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评价、政治态度和行为支持,体现着对政治体系的认同状况。认同客体由政治价值理念、政治制度规范、政治组织机构和相应的政治行为四个层面构成,它们既是政治认同的具体对象与内容,也是影响政治认同形成的重要因素。认同主体生存环境中的经济发展、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因素等也对其政治认同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上理论逻辑成为本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  政治认同的形成与认同主体的政治实践及生存环境密不可分,本研究以村落社区为视角,对少数民族的政治认同进行系统研究也正是基于此。村落社区在少数民族生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承担着多种功能,社区自治体系是大部分少数民族成员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场域。社区自治体系是国家与社区上下互动的建构结果,社区是国家中的社区,国家是由社区组成的国家,由此决定了社区层面的政治认同与国家层面的政治认同之间的辨证关系。本研究结合云南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状况的实证调查材料,分析了少数民族在社区层面与国家层面的政治认同状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村落社区层面的政治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政治建构是政治认同形成的直接影响因素,少数民族政治建构中的价值理念基础、制度规范安排、组织机构设置、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和政治建构方式与途径等,从不同层面影响着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形成。少数民族村落中的经济、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非政治因素,是少数民族政治认同形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们构成少数民族政治认同形成的社会文化基础。国家认同是政治认同的最高形式,本研究进一步对多民族国家政治认同整合机制的建构与实践提出了思考。
其他文献
基于产业集中度的理论,分析了我国煤炭行业产业集中度的现状,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与安全生产和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以及提高煤炭行业产业集中度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今后进一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众所周知,键联接在生产上广泛应用,尤其是平键联接,更是量大面广。但要在孔内加工高精度键槽并非易事,而且现有传统加工方法均有不足。例如,用插削法需要专用机床,用刨削法或
结合我国东北沿海地区某核电站常规岛工程中钢构件安装及防火涂层的施工顺序要求、工程所处地理位置及环境状态,重点阐述了为保证挠曲变形状态下钢构件表面防火涂层的表现质
人文关怀是一个古老而长青的话题,也是当代社会的主题,有着深远的思想渊源和现实的理论依据。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践行科学发展观、大力倡导以人为本、高扬人的主体性、促进人
目的:了解浙江省初级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情况。方法:2009年-2011年连续三年对来自全省10个地级市各大养殖场,共3807例水产品中的氯霉素残留进行ELISA初筛、LCMS/MS阳性确证试
地基基础是现代房屋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房屋建筑的安全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房屋的使用过程中,地基会将房屋的荷载直接传到地基的下部结构中,具有一定的支撑荷载
市场经济是平等的自由竞争的经济,是建立在法制和道德基础上的信用经济.当前,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的一项战略举措.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靠消费力量来推
农村资源包括农村自然资源和农村文化资源,许多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非常可行,因此,幼儿园可以发挥当地优势,把农村资源融入幼儿园教育中,提高教育质量.
在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实施层面,如何使专业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要求、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需要各职业学校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中创造性地做出回答。文章针对学校平面设计专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