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与沉郁——论孙犁1940-60年代的小说创作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0年代是孙犁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其小说的抒情化风格逐渐形成并且臻于成熟。孙犁对乡土、革命、时代,对民族、抗战,迸发出发自于内心的深情和歌颂,带有鲜明的家国意识。从乡土角度观察时代巨变里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用童年视角寻觅现实乡村的变化,将作家自身的情感与冀中平原的人和物相连,流连于山河美景,淡化残酷的现实场景,这些自觉的艺术追求都使得孙犁的小说具有较为纯粹的抒情风格。但在“抒情”的同时,孙犁的作品中还有“忧虑”、“沉重”,他还关注到了现实乡村里的复杂人际关系以及乡村人的多面性,这使得孙犁小说在“抒情”的声调中包容了颇为沉郁、严峻的底色。以往对于孙犁小说的研究,主要关注其“抒情”的一面,常常忽略了孙犁“沉郁”的部分。孙犁的“沉郁”到后来越来越凝重了。  抗战给予了孙犁“美好的记忆”,而孙犁却因为所谓的“小资”问题不断遭到主流意识的鞑伐,其对于人性的书写和真实情感的表露受到沉重的打击,犹疑、困惑、伤感等等异质化情感因素在孙犁作品中由隐到显,越来越强烈,抒情的“主旋律”越来越模糊,沉郁化逐渐成为孙犁小说的主调。在主流意识形态与个体情感相互错位的情形下,孙犁坚持个人声音的表达。当主流意识倡导的革命化、粗粝化、单一化的文学方向左右解放区文坛之时,孙犁也曾试图将阶级斗争等一些政治主旋律的问题纳入自己的文学创作,然而,却与主旋律的音调大相径庭。孙犁的创作陷入困境。从40年代后期开始,特别是50、60年代,孙犁小说对于时代的颂歌以及自我声音的表达遭受了来自主流意识越来越频繁的严厉指责、诋毁、质疑和否定。频繁的政治运动和迫害,使孙犁由反抗到犹疑、困惑到矛盾直至无奈,终于以游移于政治边缘的姿态回避尖锐的政治斗争。  孙犁小说直面现实、说出自己的“沉郁”,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其小说抒情化的主流观念的表达,释放出孙犁这一时期小说创作更多的意义空间。
其他文献
根据地面动目标回波信号特性,研究了用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的相位中心偏置天线(DPCA)、沿航迹干涉(ATI)、DPCA-Radon和DPCA-Frft-ATI等地面动目标检测(GMTI)算法。讨论了
1999年 1 1月 30日 ,河南电网与华中主网在姚孟电厂经姚双线非同期并网过程中 ,电网各处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柘林电厂微机稳定装置动作 ,切除江西电网部分负荷。文章对事故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吴阳话,吴阳话属于广东粤语。吴川市通行以梅菉话为代表的“白话”、以吴阳话为代表的“土白话”以及属于闽南方言的雷话。吴阳话在语音方面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粤、桂、湘三省(区)交界处。连山话是整个连山汉族的语言,全县通用。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共时描写、平面比较、历史比较的方法,全面描
表示“使物件处于一定的位置”这一概念,现代汉语普通话用“放”或“搁”,方言中也说“摆”、“安”等,汉语史上还出现了其他不同的说法,我们总称之为“放置”概念域动词。作为汉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四十一条对中标条件作了明文规定,人们通常简称为:综合评价法和最低投标价法。电力物资招标工作的长期实践证明:“综合评价法”和“最低投标
“中国石文化行”一干人马走过了全国石材生产的几个主要基地,再回到了广东云浮看石材,会有别样的认识.本栏系列报道连载到这期结束,我们衷心祝愿您在随我们游历了我国石材的
期刊
党报是一张新闻纸,创新尤为重要。本文作者通过十多年党报评论写作和责任编辑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及亲身试水并坚持新媒体评论创作的心得体会,力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索新时
紅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Love Seeds  Wang Wei  The red beans grow in southern land.  How many loads in spring the trees?  Gather them till full is your hand;  They would revive fond memorie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