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B1~ⅡA2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jin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ⅠB1~ⅡA2期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影响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对患者术前及术后病情进行更好的评估,进一步为宫颈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接受宫颈癌根治术(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或取样)且临床资料完整的病理确诊的原发性宫颈癌IB1~ⅡA2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02例。按照术后病理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结合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在202例ⅠB1~ⅡA2期宫颈癌患者中,有32例患者术后病理提示发生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15.8%。单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肿瘤大小(≦4cm或>4cm)、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肌层或≧1/2肌层)、宫旁组织浸润、累及子宫下段、淋巴脉管间质浸润是ⅠB1~ⅡA2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均<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肌层,P=0.01)、淋巴脉管间质浸润(P<0.05)是ⅠB1~ⅡA2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IGO分期、肿瘤大小(≦4cm或>4cm)、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肌层或≧1/2肌层)、宫旁组织浸润、累及子宫下段、淋巴脉管间质浸润是ⅠB1~ⅡA2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肌层)、淋巴脉管间质浸润与ⅠB1~ⅡA2期宫颈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是判断ⅠB1~ⅡA2期宫颈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本文主要围绕着地铁工程的概预算特殊性及其存在的各类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及探讨,希望能为今后类似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指导性的建议或参考。
研究背景和目的:肾癌是泌尿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靶向治疗是失去手术机会肾癌患者的最常用治疗手段,然而靶向治疗抵抗常导致患者临床获益不佳。舒尼替尼是进展期肾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但是,约10%的进展性肾癌患者在初次治疗时就对舒尼替尼治疗不敏感,而其余的患者往往在接受舒尼替尼治疗6-15个月后出现耐药,这些现状使得舒尼替尼靶向治疗不能有效延长肾癌患者的生存期。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TUG1、miR-29a和IFITM3在HCC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三者对HCC进展的影响,同时也旨在探讨HCC中TUG1,miR-29a和IFITM3之间的调控关系。方法: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65例HCC患者肿瘤组织和邻近非肿瘤组织中TUG1、miR-29a和IFITM3的表达。分别通过划痕试验和Transwell方法研究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流式细胞术
目的:检测胰腺癌肿瘤微环境中浸润性T细胞表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重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胰腺癌组织芯片(包括60对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以及30例单独癌组织标本)中浸润性T细胞表型。免疫细胞标记如下:总T细胞(CD3+)、CD4+Th(CD3++CD4+)、CD8+CTL(CD3++CD8+)、Tregs(CD3++CD4++Foxp3+)、PD-1+T细胞(CD3++PD-1+)、PD
目的:利用裸鼠动物模型,探究乳牙牙髓植入牙空管后能否建立血供,为乳牙牙髓植入牙髓坏死的年轻恒牙根管内进行原位牙髓再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因乳牙滞留而拔除的乳牙并取出乳牙牙髓,按分组的要求将乳牙牙髓低温无菌处理后植入预备好的牙空管中,随后植入裸鼠皮下。实验分为3组:乳牙牙髓+基质胶组,乳牙牙髓+基质胶+VEGF组,VITAPEX组。8周后对裸鼠进行处死,取出牙齿,利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评估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