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食物体系中,农民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采用原始耕种方式的农民处于整个食物体系的核心位置。随着世界范围内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城市化推进,农业生产中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大量采用农药、化肥、转基因作物来降低劳动力投入,以获得单位面积上农作物的高产量。现代食物体系的特点表现为食物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分离,导致了生态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青壮年人口流向城市、农村前景堪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此背景下,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有识之士出于对现代食品体系与食物消费的反思,推动了替代性食物体系的兴起与农夫市集的产生,并对与食物相关的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公平贸易、城乡发展、社会创新等议题提出了更高的诉求。本研究首先梳理海峡两岸农夫市集相关研究现状,通过桌面调研和实地走访,比较分析19个农夫市集案例,初步了解海峡两岸农夫市集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农夫市集的三种类型,分别为体验型、线上型和综合型,比较得出综合型更适合大陆地区农夫市集未来的发展,并选取综合型农夫市集典型案例,深入比较分析其中的利益相关者、服务接触点、服务流程和服务系统要素。之后对符合上述三种类型的五个典型农夫市集案例中的消费者、生产者、经营者和志愿者进行深入访谈,洞察利益相关者需求,确定提升年轻消费群体关注和参与农夫市集的程度作为本次服务设计的方向。结合海峡两岸农夫市集发展现状与深入调研结果,本文提出农夫市集服务系统三个层次的构建策略,具体为表现层-系统要素与品牌建立;系统层-系统构建与触点规划;战略层-价值共创与服务创新,并提出了社群共创、信息传达、体验优化三方面的农夫市集服务设计策略。其中社群共创策略包括构建共同愿景,增强社群互动;促进食农教育,培养年轻用户;重视虚拟社群,联合线上线下。信息传达策略包括结合文创元素,激发年轻群体兴趣;品牌差异化定位,精准化品牌营销;多元推广渠道,促进信息自发分享。体验优化策略包括宣传乐活方式,亲近年轻群体认知;引入游戏化机制,激励用户参与;根植地域文化,扩展多方位服务。最后为验证本研究所提出的设计策略,在无锡本地进行“猪狮大集”设计实践,希望能对大陆地区农夫市集的产生与发展带来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