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的处理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丰富的习语,这些习语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他们像一面镜子,忠实的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如社会价值,地理环境及经济状况等.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共性和差异性,因而这就产生了习语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问题.该文从两种文化,两种思维方式,两种习语的共性和差异性出发,在文化因素这个背景下,初步探讨了习语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以及一些与之相应的翻译方法.该文共分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理论基础,即语言,文化与翻译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语言与文化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翻译与文化的联系,文化多个方面的差异为翻译增加了困难,所以文化词的翻译不能和译入语文化发生冲突,产生与其格格不入的内涵或外延.第二章对比了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区别与英汉两种语言句子结构之间的区别,强调文化对语言的作用表现在两者之间的关联上.提出了语言,文化与思维三因素交互作用,而文化是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内部组成部分.然后从七个方面分析了英汉习语的不同之处,并简要指出由于这些不同之处所引起的英汉习语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第三章讨论了习语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首先从习语的五个主要来源出发,阐明了两种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性,以及习语与价值观念,地域环境,经济状况和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关系,强调了共性与个性并存的观点.然后讨论了可预料性的基础,认为既然习语是语言的一部分,不同语言可表达共同的观点,同时又存在语言结构共性和文化共核,显然习语的可译性是不可否认的.当然可译性又是相对的,文化差异往往造成不可译性.第四章着重提出了文化因素的处理方法,认为忠实形式翻译的基本原则.一方面,举例说明了几种文化可译性的方法.认为如何采用直译的方法,可以更好的保留民族特色,融汇异域情调,而且有利于各民族间引进不同的表达法,丰富该民族的词汇.另一方面提出了四种不可译性的抑制文化信息的变通手法,使翻译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能够平衡得失,把文化亏损降低到最低限度.最后,提出翻译实践中应该注意的一些技巧.该文提出了文化因素在习语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指出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应该引进文化内容,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也应该培养跨文化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掌握和消化其他民族的语言,为本民族服务.
其他文献
论文第一章介绍了互文性的基本概念,并把翻译定义为文化互文活动。认为译者在翻译中充当着原语作品的特殊读者和译语作品的作者(或者说是原语作品的再创作者)。 第二章和第
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当代杰出的剧作家,他的作品主要关注为社会所排斥的人.《玻璃动物园》是威廉斯的成名作,也是他的创作高峰.这部作品内容主要来自作者自己的早期家庭生活
本文试图使用功能派翻译理论从文本类型和目的两点对影视翻译加以讨论。本文只论及英语故事片的汉译。 本文将涉及到影片翻译的三种形式,字幕,配音和剧本翻译。在对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