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中国有效金融监管问题研究

被引量 : 50次 | 上传用户:aiwoba9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始于2007年的美国次级贷款风暴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急剧动荡,金融危机的阴霾至今尚未完全散去。危机之后的研究表明,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具有内在联系,金融监管的缺位与失职是此次危机的重要原因。痛定思痛,世界各国在危机后更加重视金融监管问题,相约相继推出一系列监管改革措施,中国也就金融监管改革做了一系列制度安排,将全面实施巴塞尔协议Ⅲ。不过从实施效果与现实情况来看,国际金融监管改革仍有待进一步深化,最终实现有效金融监管还任重而道远。本文主要通过历史考察、横向对比与实证研究,着重对中国金融监管尤其是银行有效监管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对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的考察发现,尽管中国金融监管近些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相比国际标准和行业发展要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首先,监管的微观基础仍然比较薄弱,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能力、服务与创新能力等方面离监管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其次,监管者系统性风险监管能力不足,诸多有效的系统性风险防控机制尚未建立起来;第三,宏观经济失衡、法制环境不健全、会计制度执行不到位、市场约束软弱等金融生态问题突出,有的甚至在恶化。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本文依照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及评估办法,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中国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提升。因此,鉴于中国金融正处于增长转段、发展转型和体制转轨过程的国情,本文提出有效监管建设必须与深化银行改革和改善外部环境相结合。根据危机后全球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空前关注这一现实,立足于中国银行业近十年具体市场微观主体的改革情况,本文提出加强对系统重要性性银行的监管是实现有效金融监管的关键,并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在对我国金融监管能力建设历程全面回顾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影响我国银行业监管有效性的因素,并进行了实证检验。不仅如此,针对如何实现有效金融监管,本文还从建立可持续平衡的经济金融发展机制、强化金融机构自我约束、改进金融监管治理体系、改善金融监管的外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特色主要在于:首先,从监管视角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原因,检讨当前金融监管体制的机制性问题,提出需要从更新监管理念、突出监管重点和改进监管方式等方面来增进监管的有效性。其次,在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下,从有效监管出发界定监管者的责任,将应对市场的非正常波动、给投资者正确的信号和引导、监控市场主要参与者的交易行为、加强对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监管、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及进一步丰富监管工具箱等内容纳入到有效监管的范畴,着眼于整个金融体系,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目标,提出完善金融监管的政策建议;第三,强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是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改革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利用CoVaR方法,结合分位数回归技术,量化了我国上市银行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及单个银行对整个银行系统的风险贡献率,在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进行识别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建议;第四,从宏观经济效应、行业效果以及监管效率三个方面给出了关于有效监管的具体的标准,构造了衡量监管有效性的综合指标体系,使用门限回归方法对我国金融监管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从时间维度对我国银行业的监管的有效性做出了客观评价。本文一共分为七章,每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提出研究的背景、思路和方法,界定相关概念并对现有的研究进行了相关梳理、总结与评价。第二章,金融监管理论的流派与最新发展进行综述。对学术界有关金融监管理论演进进行了陈述,同时梳理了危机后金融监管理论的新发展,并就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的反思进行了简要总结。第三章,美国金融危机的反思与金融监管改革。这一章回顾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形成和演进过程及其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本章得出了后危机时代加强和改进有效监管的诸多启示。第四章,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监管面临的突出问题。对照巴塞尔协议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及其评估办法,分析了中国银行业有效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差距,以此作为深化我国有效银行监管体系建设的现实出发点。第五章,中国金融市场微观主体改革与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本章对中国金融机构改革与重组的实践进行了梳理,提出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是实现有效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关键。基于实证研究,这一章对我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了识别,并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建议。第六章,中国金融监管能力建设与监管有效性的实证分析。本章首先对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与监管成效这一问题做了全面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本章提出了我国银行业有效监管的评价标准,并做了实证检验。第七章,从更广泛的视角考虑中国有效银行监管新框架的建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金融有效监管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正> 牙科种植体(Dental Implant)又称人工牙根。体内全埋植的种植物50多年前矫形外科已用于临床,然而在口腔内,因为种植体头颈部要暴露在口腔这一微生物环境中;而且要经常受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PTB)的疗效。方法将6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以莫西沙星(0.4g,1次/d)联合对氨基水杨酸、丙硫异
地理学素以综合性和区域性为其特色。区域研究是地理学悠久而重要的传统,并已形成区域学派。根据综合地理学或统一地理学的观点,区域研究是体现自然和人文相结合的重要层次和有
作为民居形态各构成部分的技术核心,云南传统民居木构架体系表现出强烈的地域特征,所谓“出于斯长于斯”,与云南各地的地域环境融为一体,成为地理名片。云南传统民居木构架不
楊樹達,字遇夫,號積微翁,湖南長沙人。我國近代著名語言學家,他學貫中西,在語法、修辭、訓詁、音韻、文字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詣。本文就他的文字學研究進行多方位的介紹。全文共七部
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迅速,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形式。观高考招生“低频率、高风险”的角度,如何高效准确的预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成为当今想报考此类专业的考生及家长最关心的话题。但是,分数线数据参差不齐,并且各类专业招生标准不一、情况繁多,使得分数预测结果往往不准。而考试机构和预测服务又大多都停留在人工咨询的层面,导致考生分数利用率不高、志愿填报落榜等问题更为严重。为此,本文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
中小银行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服务地方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背景下,需要大力发展中小银行,促进经济平衡发展,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和新农村
<正>一、概述(一)国内保理业务的涵义保理(Factoring),即保付代理的简称,又被译为代理融通、应收账款承购等。根据买卖合同双方当事人是否位于同一国家或地区,可将保理业务分
长期以来,国际规划界只注重村镇的功能规划,而忽视其感应空间的规划。根据感应与行为地理学的理论,一定的感应空间影响着一定空间中的人的行为。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背景下形成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分布区的反复性、阵发性剧痛 ,被认为是目前人类最痛苦的疾病之一 ,临床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关于它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