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肝炎,戊型肝炎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近年研究发现,HE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在人-猪的流行与传播中扮演重要角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本研究应用血液生化学方法检测感染动物血清中ALT和AST的肝功能变化水平,通过间接ELISA方法检测动物血清中HEV IgG抗体的变化情况,应用RT-PCR方法判断动物是否感染HEV,利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HEV感染对猪和大鼠肝脏造成的损伤,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了HEV ORF2蛋白在猪和大鼠肝脏中的定位表达,结果如下:黑龙江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以及佳木斯市三不同地区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猪均有出现食欲不振、尿液深黄、可视黏膜轻度发黄等症状。血清检测ALT、AST等肝功能显示:三个市散养户血清样品ALT、AST两个指标均高于规模化养殖场的阳性率,而三个市养殖场及散户阳性率彼此之间差距不大。散养户猪血清样品HEV IgG阳性率均高于规模化养殖场的阳性率,而三个市养殖场及散户HEV阳性率彼此之间差距不大。2月龄小猪的抗体血清样品HEV IgG阳性率高于6月龄的猪。三个地区猪粪和猪血清样本、屠宰场采集的猪肝脏样品,通过RT-PCR检测发现:所有猪粪样品未检出阳性,来自于散养户的血清样本阳性率均高于规模化养殖场的阳性率,屠宰场的猪肝部分样品扩增出HEV ORF2基因。屠宰场猪肝脏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发现感染猪肝脏呈现肝脏组织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纤维化、血管扩张充血、肝细胞空泡变性等组织病理学变化。感染HEV ORF2抗原免疫组化阳性的反应信号主要分布于肝细胞的胞浆或细胞核的核膜上。大鼠感染HEV通常在3d~5d出现下述症状:食欲不振、尿液深黄、可视黏膜轻度发黄。7d感染组大鼠血清ALT、AST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14d感染组大鼠血清ALT、AST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感染HEV大鼠血清样品HEV IgG显示:7d感染组大鼠血清HEV IgG抗体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14d感染组大鼠血清HEV IgG抗体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感染大鼠在肝脏全部扩增出HEV ORF2基因,部分动物血清扩增出HEV ORF2基因,但扩增情况明显多于粪便。感染大鼠肝脏在不同感染天数呈现出眼形细胞浸润、肝脏纤维化、血管扩张充血、肝细胞空泡变性等组织病理学变化。感染大鼠HEV ORF2抗原免疫组化阳性的反应主要分布于肝细胞的胞浆及肠道上皮细胞胞浆内。实验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齐齐哈尔和佳木斯地区不同规模化养猪场均存在HEV的感染,以免疫组化技术和PCR技术均检测到了病毒抗原和病毒核酸的存在,表明感染猪不同程度的存在带毒现象。以大鼠为模型动物,感染HEV可以复制出与猪感染HEV相似的疾病特征,大鼠可以作为HEV的敏感实验动物用于疾病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