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成绩显著,但同时也付出了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土地的形势也一样,工业化、城镇化仍处在加速发展阶段,无论是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加、还是生态环境改善,对土地的需求都日益增大,而我国土地资源严重不足,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但是,在如此严峻的土地供需形势下,仍然存在着农村土地被低效、无序利用,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过度扩张,城乡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为缓解人地矛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和城乡建设用地协调运行,国土资源部在2005年开始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以下简称“挂钩”)的试点工作,并相继出台了两部规范性文件。2008年,在总结各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下发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38号)明确规定挂钩试点遵循的原则、工作程序、管理方式等,标志着挂钩试点工作已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由于挂钩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崭新工作,无现成的经验可循,因此积极探索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挂钩运作模式,总结实践经验,对于有效稳妥地落实挂钩这条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则显得极为必要。本文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探讨了挂钩试点进程中衍化出的三种典型运作模式,即四川郫县模式、天津华明镇模式、重庆地票模式,对其内在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并给予客观的评价,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模式的适用性进行总结,最后提出实现挂钩合理运作的建议。论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目前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然后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框架。第二章为挂钩运作模式研究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包括统筹城乡发展理论、集约用地理论、土地供给和需求理论、地租地价理论。第三章为挂钩概述。简要论述了挂钩的基本概念,挂钩政策目标,试点工作总体流程,挂钩中涉及的关键问题,试点进展情况和现存主要问题。第四章为挂钩运作模式探讨。分析了挂钩试点过程中形成的三种较为典型的运作模式,对其内在的运行机制进行深入分析,且从多个方面给予评价,并针对不同模式的适用性进行总结。第五章为实现挂钩合理运作的建议。在三种典型运作模式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获得启示,从政策改革和具体操作方式上对下一阶段开展挂钩工作提出相关建议。第六章为结论和展望。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