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直接关系到西部农村未来建设者的素质,提高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是进行西部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中小学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其专业化水平是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热点。教育科研作为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方面,是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当前成功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基本进行教育科研,也是时代赋予的要求,同时,也是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主体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良好的教育科研素养是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基本前提,是其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关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学术界已作了不少研究,这些研究对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然而这些研究多从整个教师群体出发,宏观性地做出要求,缺少对特殊教师群体进行专门研究,特别是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现状,学术界还基本没有涉足。因此,在大力倡导教育科研的背景下.本文结合现有文献和文件尝试性地提出了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应然要求,并以四川省开江县中小学教师为案例,按照应然要求对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当前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科研素养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从而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提高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策略。
全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简述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内容与目的,研究的缘起与意义,国内外对此的研究现状,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研究思路与方法,界定了相关概念。
第二部分,从教育科研素养的构成要素及农村的具体实情探讨了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科研素养的应然要求,要求具有较强烈的科研意识、必备的基本的科研知识、较全面的科研能力、高尚的科研道德和执着的科研精神。
第三部分,在简要介绍了调查准备、设计及实施情况后,以开江县中小学教师为案例,对其教育科研意识、知识、能力、道德和精神五方面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素养现状。随之总结了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中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教育科研的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滞后于角色意识、教育科研知识储备较少、教育科研操作能力普遍较低、教育科研道德缺乏一致性和稳定性、教育科研精神动力不足等五个方面。
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具体包括:西部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来源质量整体偏低;领导和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偏颇;教师职后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资源偏少;教育科研实践锻炼的机会不多且实效性差。
第五部分,根据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素养的提高过程中应遵循的主动参与、协调统一、点面结合、多样化和务实性五个基本原则,并从职前和职后两个阶段的教育着手,坚持教师教育机构、西部农村相关政府部门、中小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实现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科研素养的提高。